茯苓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1)开胃汤。茯苓15g,山药12g,谷麦芽各30g,鲜、干鸭肫各1,水煮服用。治疗孩子消化不良,不要想着饮食。
(2)茯苓糯米粥。茯苓、薏苡仁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苡仁饼。茯苓、薏米、白面各30g,加适量白糖,磨成细粉,均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儿童食用,有调和脾胃的功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用时加生姜汁10滴。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疗妊娠呕吐。
茯苓的作用:
1.利尿作用:1.1。茯苓用70%酒精冷浸。使用时,将浸泡液中的酒精蒸发,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然后根据体重选择健康家兔进行注射。慢性实验结果表明,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加。
1.2.给狗静脉注射茯苓汤(0.048g/kg),尿量不增加,对大鼠无效或微弱。以尿量和排氯量为观察指标,给大鼠灌服茯苓汤(禁食12小时)。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茯苓不能显示其利尿和排氯作用。
1.3.茯苓无抗脱氧皮质酮作用。2.抗菌作用:茯苓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茯苓对试管法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能在体外杀灭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茯苓对离体兔肠有直接的舒张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溃疡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胃酸。此外,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显著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防止肝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4.1茯苓多糖是茯苓中的主要成分,含量较高。卟啉本身没有抗肿瘤活性。如果把其中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切掉,就会变成纯的β-(1。
4.2给药途径不同:茯苓多糖系统采用的给药途径不同,抗肿瘤效果也不尽相同。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肉瘤180的抗肿瘤试验表明,给予瑞士小鼠5mg/kg剂量10天,腹腔注射的抗肿瘤率为99.1%。肌肉注射的抑瘤率为96.5%;静脉注射的抑瘤率为99.6%;皮下注射的抑瘤率为86.3%;口服抑瘤率为8.8%。
4.3不同品系小鼠:真菌多糖用不同品系小鼠或杂交小鼠进行试验,其抗肿瘤作用差异很大。例如,香菇多糖在用ICR/TCL、ddys、SWM/MS和C57BL/6品系的小鼠试验时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率为85-99%。对和He小鼠的抑瘤率为37-48%,对和DBA/2小鼠的抑瘤率为37-48%。该方法按照1978体内筛选规则(草案)进行。结果180的抑瘤率大于30%,也是29。对小鼠肿瘤U-14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然而,同样的新羧甲基茯苓多糖注射液在500mg/kg、100mg/kg、50mg/kg和25mg/kg的剂量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ICR/JCL小鼠肿瘤U-14均有抗肿瘤作用,其抑瘤率为75.5-92.7%。
5.茯苓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5.1可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及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强小鼠腹腔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1、羟乙基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作用。实验中使用了新的羧甲基茯苓多糖,结果表明它能增强PEC的细胞毒性,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连续皮下注射5天后,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在50mg/kg剂量下分别提高了35.5%和58.0%。连续皮下注射50m g/kg 10天,使吞噬率提高66.1%,吞噬指数提高121%。新的甲基茯苓多糖还能拮抗免疫抑制剂醋酸可的松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小鼠皮下注射新羧甲基茯苓多糖65,438±00天(50mg/kg。天)。从第8天开始,在可的松对照组和羧甲基茯苓多糖加可的松实验组中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65,438+000mg/kg/天)3天。可的松对照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65,438±08.86±3.40%。实验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34.81.1.75%和0.86±0.07。新的羟甲基茯苓多糖可使Lewis C57肺癌小鼠和Swiss肉瘤180荷瘤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恢复正常。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24分钟后,C57纯系小鼠连续注射新羧甲基茯苓多糖(50mg/kg/天)10天。结果表明,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正常小鼠组:39.60±4.86%和0.99±0.20。(2) Lewis肺癌组:24.44±3.38%和0.55±0.10;肺癌与Lewis和新羧甲基茯苓多糖组:59.26±6.50%和1.30±0.21。瑞士小鼠皮下接种肉瘤180细胞24小时,然后连续注射新羧甲基茯苓多糖(50m g/kg/天)10天。结果表明,荷瘤组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26.88±4.57%和0.74±0.65438+。(2)荷瘤组加新羧甲基茯苓多糖:45.92±4.13%和1.57±0.12。此外,药理实验表明,新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腹腔注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300mg/kg/天)7天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为38±2.46%,吞噬指数为0.67±0.04。对照组的吞噬率为19.4 1.27%,吞噬指数为0.32±0.02。
5.2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加小鼠脾脏中抗体分泌细胞(PFC)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细胞(SRFC)的数量。羟甲基茯苓多糖对PFC和SPFC的增强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能明显增强BSA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羟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腹腔注射4天后,小鼠的DTH反应明显增强(P
5.3增加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数量。茯苓多糖以250毫克/千克/天、500毫克/千克/天、65,438+0,000毫克/千克/天三个浓度通过管饲法混合。连续给药7天,第8天检测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D)阳性淋巴细胞数、溶血空斑(PFC)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同时对胸腺和脾脏进行了检测。0.01),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P
5.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从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控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5.4.1.试管内试验:用51Cr标记靶细胞,将培养5天的淋巴细胞与标记的靶细胞按1: 1的比例混合,以51Cr的释放数作为靶细胞损伤的指标。
据此,观察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多糖,观察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和羟乙基茯苓多糖能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20-28倍,茯苓多糖和羧甲基茯苓多糖能增强4-7倍。
5.4.2.体内试验:以CBA小鼠为试验对象,以P815肿瘤细胞为淋巴细胞激活剂对其进行致敏,不同天数腹腔注射各种茯苓多糖。在第10天处死小鼠,取出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细胞(MLNC)。将51Cr标记的P815肿瘤细胞作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靶细胞,与制备的脾细胞和MLNC按一定比例(L: 100)混合,培养3小时,观察51Cr的释放率。结果表明,各种茯苓多糖均能增强体内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此外,100μg/ml羟甲基茯苓多糖能促进NK细胞活性。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6.1。能加速环磷酰胺引起的大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恢复。
6.2.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物可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中2,3-DPG水平提高25%左右,并能有效延缓孵育过程中2,3-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后小鼠体内2,3-DPG的水平显著增加。
6.3.茯苓汤皮下注射和灌胃给药均能显著升高小鼠血浆皮质酮。
7.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茯苓汤以5-10g/kg的速率腹腔注射,对预先有或无咖啡因的小鼠均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汤(10g/kg)未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剂量为40g/kg时,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镇静指数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引起的,也可能阻碍戊巴比妥的分解和排泄,导致麻醉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