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痹在草的功效与作用
(福建民间草药)
小钱草(岭南科学杂志)、黄草(广州植物区系)、毛竹、猫薄荷草、牛尾草(福建民间草药)、金丝草(中国禾本科主要植物图解)、灌丛草、猴草、眉草、金草、胡帽草(福建)的不同名称
来源是禾本科植物田基黄的全草。
植物形态学田基黄
多年生,丛生草本,10 ~ 80厘米高。秆是直立和纤细的。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2 ~ 4厘米,宽1 ~ 3毫米,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有毛;叶鞘秃,鞘口有毛。穗状花序单生于主茎和分枝顶端,柔软,稍弯曲,长65438±0.5 ~ 3厘米;轴细长,节间很短,节尖粗,被睫毛截断;小穗成对,单梗,无梗,长不到2毫米;基板的毛大约和小穗一样长或超过小穗;第一颖片顶端截顶或* * *,覆有睫毛;第二颖稍长于第一颖,脊粗糙,顶端有睫毛,2齿,有芒,直或弯,金黄色,长10 ~ 15毫米;不育小花的外稃有或无,线形光滑,内稃无;果小花的外稃中间有一条裂缝,裂片有鞭痕和芒痕,与第二颖相似,但稍长;雄蕊1,花药有的小,有的长达1毫米;花柱2,柱头刷状,长约65438±0毫米。开花结果期为5-9月。
生于河流,墙壁的裂缝,山坡和潮湿的荒野。分布于浙江、台湾省、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
秋季采收,晒干或新鲜使用。
化学成分包括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又甜又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味甘,性平,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甘,寒。”
③《广州陆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味甘淡,性凉。”
归经闽东本草:“入脾、肾、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湿。治疗发热、烦渴、腹泻、黄疸型肝炎、糖尿病、糜烂、血尿和排尿困难。
①《福建民间草药》:清尿、通淋、止渴、清热。"
②广东中医ⅱ:“清热利湿,通淋凉血。适应症为淋证、肝热、营养不良、小儿尿短。”
③闽东本草:“治发热口渴,肠风泄泻,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目赤。”
④《广州陆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鲜1 ~ 2两)。
方药①治发热、口渴、腹泻、热淋、血淋:鲜田基黄二至四两。煎服。(《闽东草药》)
(2)治小儿烦热:田基黄。加入开水炖。(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疗糖尿病:金丝桃二两,银杏十二颗。酌情水煎。(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疗白带:金丝桃一两,银杏十四枚。用水煎服。(《闽东草药》)
⑤治疗梦遗白浊遗精:鲜田基黄一至二两,鲜海金沙七两。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疗小儿尿短:田基黄加灯心草、车前草、灯盏细辛,水煎。(广东中医药ⅱ)
提醒你一下:碧仔草,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