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体质的辨证论治

1.肺郁

症状:胸痛,咳嗽,气短,甚至喘息,不能平卧,胸闷,心悸,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血,脉涩。治疗原则:活血理气,化瘀通络。主方:桃仁红花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桑白皮、薏苡仁等。

2.血瘀于心

症状:胸闷疼痛,痛至肩背部,心悸,口唇发绀,舌发绀或瘀斑,脉涩或瘀滞;治疗原则:活血、理气、通脉。主方:血府逐瘀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桂枝、赤芍、枳壳、姜黄等。

3.胃中积滞

证候:胃痛,食后加重或有包块,夜间尤甚,甚至便血或呕血,舌上有瘀斑瘀点,脉涩。治疗原则:祛瘀通络、止血理气和胃。主方:石消散合丹参饮。常用药物: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索等。

4.肝郁

证候:胁痛肿胀,夜间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疗原则:化瘀通络,疏肝理气。主方:膈下逐瘀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香附、赤芍、乌药、枳壳、延胡索等。

5.四肢停滞

证候:四肢可见局部肿痛或发绀、舌紫或瘀斑、瘀点、脉涩。治疗原则: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方:身痛逐瘀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秦艽、羌活、地龙等。

6.子宫停滞

症状:腹痛少,月经不调,痛经,月经紫暗有肿块,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方:少腹逐瘀汤。常用药物:当归、川芎、赤芍、延胡索、肉桂、干姜等。

7.脑窍不通

证候:头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斑,脉涩。治疗原则:祛瘀生新,活血开窍。主方:通窍活血汤。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枳壳、地龙等。

血瘀体质常伴有气血两虚。通常可以用补气养血活血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熟地、丹参、红花、川芎、当归等。,可选用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补益气血的制剂,丹参片、银杏叶胶囊、桂枝茯苓丸等活血化瘀的制剂。宜选用党参、黄芪、大枣、熟地、当归等。将桂枝、红花、乳香、鸡血藤、没药、当归等活血通络的中药熬制至2000毫升浸足,水温40℃上下20-40分钟。

以上类型严重时,均为临床急症,需要紧急住院治疗。

总之:血瘀证的症状多种多样,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