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屈原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色的诗人,端午节正是为纪念他投江殉国设立的。可是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端午节纪念屈原具体故事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是古典文学的经典,因为这个传说而铭记于心。根据古书记载:“屈原(前645——前551年),字子牙,太康彝族,楚国人,曾任楚国史官,封德公。其祖父在劝谏齐王,不被采纳,遂分兄弟一起迁徙到楚国。楚太子成吉思汗(581-619)做了楚国国君,任命屈原为他的 ?政治顾问,又将他授予德公职位。
屈原自己有很多创新思想,建议楚国政府改变财税制度,并让国家走向富强,然而,楚太子却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将他逐出政坛,这不公的对待使他很是痛苦,他只好流离失所,在芒果洲上游行所到。
有一次,屈原沿滇池而下,想要抵达洞庭湖,但是突然下起了大雨,滇池汹涌如急,他搭上了一叶小舟;舟一摇,就发出芦苇之声,屈原用一首朦胧的诗歌婉转地缅怀自己受尽委屈的情怀。
雨逐小舟,去向落日西湖畔,河汉夜夜潮,满眼清风明月;洞庭湖古洲水,默默谁知夕阳;清歌挥洒满湖碧,舒展芦苇柔情调;运丹青心何挂绝,涕泪犹思楚国愁。
此景不禁令他想起了楚国受残酷压迫的情景,他写下了很多愤世嫉俗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悲痛之情,他也因此被视为楚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典范。后来,屈原在被压迫后,终日病倒在仙游山谷,最终投江自尽而身亡。
从此屈原成为后人永远不抹忘的英雄,端午节也就是用以纪念他的节日,以表达后人对屈原的尊敬,也提醒民众的兆头不要忘掉勇气、信念,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为全民努力拼搏开辟新路。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2、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3、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