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简介

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1911,男,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去麻省理工留学,次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加州理工。1939获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兼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第六届至第八届政协副主席、第九届至12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56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我国发展火箭导弹技术极其重要的实施方案。协助、聂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所,这是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1956年6月任研究所所长。此后,他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以其在总体、动力、制导、空气动力学、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57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获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洛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理工科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

——作者:九零十八坡

-发布日期:2004年2月26日10: 53: 46

-

钱学森思维方式的再版

钱薛敏

人们对世界和科学的看法,往往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因为钱学森有正确的、现代的科学观;所以他的思维能力非同一般,而且还非常敏捷、深刻、充满活力。他经常创新,形成超前意识。这个谜很难理解和描述。现在,根据笔者的日常观察,我将列举几项:

第一,大跨度的思维方式

钱老科学技术观的核心是要求他具有广博的知识、汇聚的智慧、举一反三、大跨度的思维,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整体关系的“象”,把握事物的机理,深入探索,找到创新成功之路。他曾以自己的经历说过:“跨度越大,创新程度越大。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离、不通。大成智慧教我们以大局为重,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达到大跨度的类比,完成创新。”

第二,整体思维方式

钱先生习惯于把相互联系的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正确区分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中把握局部。他经常说:“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和解决问题。”否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捡到一些零碎的瓦片、椽子、窗格,却看不到整体的结构和建筑,难以形成原始智慧。

第三,综合思维模式

这是钱老系统思考的一种表现。当他驰骋在古今中外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时,绝不是好坏之分,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不加批判地兼收并蓄。不知道是什么风浪让他锻炼出了一种特殊的分辨是非、真假的能力。他非常善于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辩证地否定即扬弃,批判地整合一切有用的知识。所以,他总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找到开满鲜花的绿洲。

第四,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丰富多样的,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只从一个侧面去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形而上学的色彩。钱学森深知片面性、僵化性、机械性的危害。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我们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认识它们的整体和内涵(包括质和量)”

五、灵感思维方式

钱非常注重捕捉灵感思维,发挥其神奇的力量。他说,“如果把逻辑思维看作抽象思维,把非逻辑思维看作形象思维或直觉,那么灵感思维就是顿悟,它实际上是形象(直觉)思维的特例。灵感的出现往往会给人带来期待已久的智慧之光。文艺工作者往往依赖这种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灵感”,去认识,去创造。我不知道,如果你只凭自己片面的经验,“跟着感觉走”,不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做科学的综合,“灵感”这位可爱的“客人”是不会来拜访你的。

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 *已有6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分别是、、、、、朱、。

从65438年到0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过程成为可能,为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朱因“发明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德国的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研究中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