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苎麻长什么样?
苎麻见下图:
发展
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半灌木或灌木;苎麻植株:0.5-1.5m高;茎:浓密地散布在茎上部和叶柄上的长刚毛,以及近乎散布和附着的短刚毛。叶:叶互生;叶片草质,通常卵圆形或宽椭圆形,具少数卵圆形,长6-15厘米,宽4-11厘米,尖端锐利,基部近截形或宽楔形,基部以上边缘有齿,顶部略粗糙,疏生短毛,底部密被雪白毡毛,侧脉约3对;叶柄长2.5-9.5厘米;托叶单生,钻形披针形,长7-11毫米,背面有毛。花:圆锥花序腋生,或植株上半部分为雌性,下半部分为雄性,或同一植株全部为雌性,长2-9厘米;雄性聚伞花序直径1-3 mm,有少量雄花;雌性聚伞花序直径0.5-2毫米,有许多密集的雌花。雄花:花被片4片,狭椭圆形,长约65438±0.5毫米,中部合生,顶部尖锐,外部稀疏;雄蕊4枚,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0.6毫米;退化雌蕊狭倒卵球形,长约0.7毫米,顶端有短柱头。雌花:花被椭圆形,长0.6-1毫米,顶端有2-3个小齿,外面被短柔毛,果期菱形倒披针形,长0.8-1.2毫米;柱头丝状,长0.5-0.6毫米。果实:瘦果近球形,长约0.6毫米,光滑,基部缩成细长柄。花期:8月-65438+10月。
苎麻,生于古蔺山侧或草坡,海拔200 ~ 1700米。在我国,苎麻一般种植在山地平地、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原冲击土上。土壤质量优选为沙土至粘土。但不适合种植在地下水位在1m以内或容易淹水的土地上。如果杆高超过1英尺,损坏会更严重。苎麻常年树龄10 ~ 30年,最高达100多年。一麻生长期约80 ~ 90天,二麻50 ~ 60天,三麻70 ~ 80天。全年生长期约230天。当霜冻落在5 ~ 6寸以上时,头麻的幼苗会被冻坏,生长点死亡,导致分枝,脚麻,生长不良。茎叶茂盛,根系发达,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
苎麻是一种温暖的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时间,还影响雌雄花比例。8-9小时可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当日长为14小时时,会有更多的雄花诞生。苎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 ~ 30℃。低于6℃不能发芽。地上茎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 ~ 32℃。早春气温低于3℃时,幼苗会遭受冻害。如果冬季土壤温度长时间低于零下3 ~ 5℃,地下茎会被冻坏。叶面积系数可达4 ~ 7。因为蒸腾量大,营养生长快,所以需要充足的水分。地下茎只有在温度上升到9℃左右才能开始萌发和出苗,低于6℃不能萌发和出苗。幼苗不能忍受低温,温度降到0℃就会冻死。带地下茎的幼苗耐寒性很强,即使受到0℃的低温也不会冻死,但随着幼苗的生长,耐寒性会降低。降雨量及其分布是决定苎麻生长和纤维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苎麻要求年降雨量800 mm以上,而且分布均匀。大气的相对湿度应该在80%以上。短期干旱影响当季大麻产量,长期干旱不仅全年减产,还会影响大麻的发育,造成绝收。年降雨量一般在1300mm以上,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一麻春雨多,二麻、三麻常受旱,三季麻产量极不平衡。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区,地下水位低,如果没有灌溉条件,二、三麻产量往往低于一麻。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对纤维产量影响很大。日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茎秆变弱,麻皮变薄,纤维细胞壁变薄,进程成熟推迟,产量降低。但太强的日照、高温和干旱也会抑制麻茎的生长,使纤维细胞壁木质化,降低纤维品质和产量。苎麻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0 ~ 24%或80 ~ 85%。少旱多涝对苎麻不利。湖区应特别注意内涝问题。麻田渍水,苎麻地下呼吸受阻,病菌传播,产生大量硫化氢、还原性二价铁锰等有害物质,导致绝收减产。苎麻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苎麻可以在平原、湖泊、丘陵、山区的各种土壤中种植。最适宜的土壤是沙壤土、粘壤土和腐殖土。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对湖南省苎麻主产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矿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丘陵和山谷脚下的古生代沉积岩上发育的土壤,苎麻产量高,质量好。苎麻产量随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钾、水溶性硼和锰的增加有利于纤维支数的增加。酸性土壤中的纤维数也随着阳离子交换量和可置换钙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