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药物副作用的中药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更新,近年来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一大突破就是靶向药物的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可以阻断恶性细胞上的特定靶向分子,减少甚至消除相关肿瘤细胞。虽然靶向药物是医学的一大进步,疗效显著,但并不适合所有癌症患者。
面对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无能为力。这时候就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靶向分子治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是近年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新型药物。靶向药物往往是针对癌细胞本身的一个信号转导通路的治疗,或者是根据细胞微环境的综合作用来治疗癌症的药物。
在靶向药物的治疗下,可以通过药物有效定位恶性肿瘤细胞的特征,准确找到其“靶点”从而有效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并将其有效杀死,防止癌细胞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对正常细胞的误伤,对它们的伤害比较小。
目前,靶向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用于肿瘤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另一类是作用于肿瘤新生血管治疗的药物。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需要先做一个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选择靶向药物。这样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靶向药物虽然有效,但医生不会给每个癌症患者都用,靶向药物的选择需要多方面的评估和界定。
①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和靶向药物的使用指南
抗癌靶向药物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药物的疗效是通过很多临床研究数据来观察的。其中,OS-总生存期、PFS-无进展生存期、ORR-客观缓解率和OCR-疾病控制率用于评价靶向药物的疗效。
无论是疾病治疗指南还是药物使用指南,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否被相关治疗指南认可和提及,可以体现药物的使用价值。人们通常可以通过ESMO指南、NCCN指南和其他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找到它。
②靶向药物的副作用
是三分毒。即使是疗效显著的抗癌药,也希望有相关的副作用。一般的副作用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副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的差异,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往往副作用也是医生和患者比较关注的一个点。在一般的NCCN指南中,抗癌靶向药物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安全性。其中,一级为毒性最大、最不安全的危险预警,通常在绝对必要时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二级毒性中等,三级毒性和副作用代表毒性低,可选用药;四级毒副作用说明该药偶有引起患者不良反应;五级毒副作用相对安全,一般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③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安全性。
抗癌靶向药物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安全性评价不仅仅针对某个环节而是贯穿整个用药周期。抗癌靶向药物在投入使用和投放市场之前,会经历四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只有经过这四个阶段的临床试验,才能完成相关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确定是否适用于公众患者以及相关数据。
医生在给患者安排用药时,不仅单纯看他是否通过了上述四级临床实验,还需要看抗癌靶向药物的临床使用数据。只有有了更多的临床使用数据,才能更真实的反馈药物的安全性和相应的副作用。只有通过更多病例的研究和不同个体的使用,才能保证更大程度上全面了解其药物的安全危害。
④靶向药物成本及相关政策
大部分使用抗癌靶向药物的患者及其家属都会面临这个经济问题,药物费用也是医患双方需要考虑的一个层面。一般来说,抗癌靶向药的价格都比较贵。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情况进行选择。一是可以自己单方面查看药品费用,二是可以查看自己是否想要医保、救助项目上的相关政策。如果有相关政策,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会大大减轻。医疗保险是基本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补充,它们相应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人更多的保障。患者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帮助自己减轻相应的经济压力。
对于正常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关注其用药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任何药物都需要定时定量服用,每天固定时间服药。不得擅自改变用药时间或减少剂量,否则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发生波动,从而削弱药物的疗效,并可能导致患者过早产生耐药性。
饭前吃药还是饭后吃药不是病人说了算,需要遵医嘱。大多数癌症靶向药物建议空腹或饭后两小时服用。
结论:虽然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自身经济条件安排相关药物的使用,不会一概而论。所有癌症患者都使用靶向药物。临床上会根据综合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控制患者恶性肿瘤的发展进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