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发展与演变

中医各专业各层次成人教育始于1988(1998并入新疆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4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手,招收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针灸、古代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医学院从65438进医大到0998,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同时,自2004年起,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明新教授独立或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招收了7名博士研究生,使中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设有中医学(五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中医学(四年制)、中维医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四年制)、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外向(五年制)等七个专业和专业方向。

中医药学是新疆最早成立、历史人文积淀最深厚、影响最深远的专业学科,为新疆中医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专业教育创建于新疆中医学校建校之初的1961,后发展,1978开始招收本科生。就教育水平而言,有了质的飞跃。师资力量雄厚,有王、楚、张宣邦、刘焕祖、金宏远、沈宝范、孙殿甲、等多年来在新疆工作的专家学者。在1985新疆中医学院成立和1998两所合并之前,本专业已发展为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办学分本科、专科、研究生三个层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招生),为新疆及部分省市培养了中医药医疗、药学、管理部门的骨干,为新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借助高校平台,我院中医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五年制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生源充足,发展稳定;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成为大学招生的热门专业,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该专业研究生人数达到133,为中医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学教育与医药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中医药和中医药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为了明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战略意图,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营造本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抓住现有优势和有利条件,积极迎接挑战,解决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本院中医专业建设成为具有现代中医药院校特色的优势专业。

新疆中医学院诞生之时,就设立了中医专业。原新疆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是新疆发展最早、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为新疆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这个专业教育是从1961新疆中医学校成立开始,然后发展起来的。到1980本科开学时,已有楚、安、孙殿甲、、等知名中医专家授课,学员遍布新疆及内地部分省市。如今,以办学为平台,中药学专业学科建设突飞猛进。此外,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新增了维吾尔医学专业方向,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已有两个硕士学位点,为中医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疆中医学院1986挂牌时,针灸专业本科招生开始。三十年来,针灸专业为新疆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自治区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活跃在新疆各大医院针灸工作的专家和业务骨干,绝大多数都是针灸专业的毕业生。针灸推拿专业一直是该院重点发展的专业,有本科和硕士教育。2004年,根据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医疗市场需求,开设了针灸推拿外向型专业方向。

学院现设有两个办公室、三个系(学院办公室、教研室、中医系、针灸系、中医系),五个正科级内设系和一个正科级学生工作办公室,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党政管理人员14人,教师及助理64人。有14教研室,1实验中心,校级中药标本馆,有近千种药材(包括部分维药)。药用蜡叶标本馆、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标本馆和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正在建设中,将为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提供优良的环境,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办学,科研强院”的办学理念,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在2003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

1和* *科研项目51,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局级19项,校级21项。

2.出版图书和教材16册,* * *发表论文195篇,其中核心期刊102篇,省级83篇,学术会议10篇。

3.《中医药期刊文献计量研究》获2002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40多年来,学院为中医药行业输出了大量专业人才。

多年来,学院坚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弘扬民族精神,倡导科学思维,实施素质教育,将人文理念融入中医药教育全过程,为边疆地区培养了6300多名高级中医药人才,其中少数民族约1000人。他们遍布天山南北,成为“信得过、有用”的专家、教授、中高级干部和学科带头人。梁韬、王丽等人成为企业家,维吾尔族女医生祖力佩耶成为全国和全区的先进典型。太极剑、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医药院校运动会上获得金牌、银牌,成绩喜人。同时,学院依托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改革开放的东风,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学者来访,数十位专家学者来访讲学、诊断、学术交流,受到相关国家总统等政要的接待和好评,扩大了中医药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