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疥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大疥的方剂 2 治疗大疥的穴位 3 治疗大疥的中成药 4 大疥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大疥 1 拼音
dà jiè
2 注解大疥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疮有脓汁,焮赤痒痛,即疥疮之形大者。[1]疥疮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多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疥疮多生于足指间,染渐生至于身体,痒有脓汁……其疮里有细虫,甚难见。”已分辨出疥虫为其病源体。本病以手指缝最为多见,亦常见于腋下、肘窝、脐周围、腹股沟、臀腿等处,甚则遍及全身。呈粟米样的丘疹和水泡,剧烈瘙痒,夜间尤甚。体表常见有抓痕和结痂;如因搔抓破皮引起继发感染化脓者,则称脓窝疥。治疗以外治为主。先以花椒9g,地肤子30g煎汤熏洗,再选用蛇床子散、臭灵丹、一扫光、硫黄软膏等外搽。建国后,由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条件改善,本病已少见。[2]
《诸病源候论·疥候》分疥为:大疥、马疥、水疥、干疥与湿疥等。大疥系指除一般疥所***有的“多生手足,乃至遍体”外,其疥疮有脓汁,焮赤痒痛为特点。似疥之继发化脓性感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