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面毒指什么

面毒,是指面粉中有毒,食用面制品之后引发疾病,称为“面毒”,亦称“大麦毒”。“面有微毒。”对此说法,现代人恐怕会觉得匪夷所思,但对古代医家来说,这是常识。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面“多食,长宿,加客气。畏汉椒、萝卜”,即吃面多易引发外邪侵入体内,用花椒、萝卜方能克其毒。宋代《本草图经》中说:“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元代名医贾铭更夸张,说吃面中毒后,不仅掉头发,连眉毛也跟着一起掉。明代慎懋官在《花木考》中称:“小麦种来自西国寒温之地,中华人食之,率致风壅。小说载中麦毒,乃此也。昔达磨游震旦,见食面者惊曰:‘安得此杀人之物’。后见莱菔(萝卜的古称),曰:‘赖有此耳。’盖莱菔解面毒也。”北宋医学家董汲、北宋科学家沈括、五代十国时南唐大学士张洎、明代学者高濂等名人都相信面有毒,清代文学家袁枚本喜吃面,无意中从古书上得知此说,从此不再食用,做客时别人请吃面,必用清水反复冲洗数遍,方能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