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注射液生产中的热原污染

注射剂必须采用无菌生产工艺,并确保最终药物完全符合药典的相关要求。因此,注射液除了符合制剂的一般要求外,还必须符合药典规定的无热原质量要求:无热原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或脊髓注射用量大于5ml的注射剂,必须符合药典的有关规定。

热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灭活法和分离法。灭活方法主要有干热灭菌、酸处理、碱处理、氧化剂处理和烷化剂处理,如细菌内毒素可在干热灭菌柜中250℃焚烧30 min以上,或在在线清洗工作站中用2%碱溶液循环清洗去除药物制剂系统中的细菌内毒素。

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吸附、膜分离和蒸馏等。例如,控制纯化水制备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和蒸馏,而在注射用水的制备中,吸附、膜分离和蒸馏已经成熟并应用于去除原水中的细菌内毒素。

扩展数据

热原可通过原料、溶剂、容器带入,也可因制剂过程污染、灭菌不彻底或包装不严而产生。原材料的引进是主要的。中药注射剂的原料都是各种药材,而且来源复杂,质量没有保证,包装不好,存放时间过长,污染会产生热原。

热原具有耐热性、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吸附性等特点,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破坏。在注射剂通常灭菌的条件下,破坏热原往往是不够的,所以在药品生产中要保证防止热原污染,以及污染后如何去除热原。

为了控制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率,中国药典后来规定用家兔热原试验检查注射液的热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