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对地鳖虫是怎样认识的?
在祖国医学中,地鳖虫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有“味咸寒,主心腹寒热,血积症瘕,破血,下血闭……一名地鳖,生川泽”等记录。以后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名医别录》载有“生河东川泽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采,暴干”。《药性论》载有“治月水不行,破留血积聚”。《本草衍义》中载有“乳腺不通,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本草纲目》中载有“行产后血积,折伤淤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本草再新》载有“消水肿,败毒”。《本草通云》载有“破一切血积,跌打重伤,接骨”。《分类早药性》载有“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消肿,吹喉症”。新中国成立以后,地鳖虫在众多的中药书中均有记载,《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载有“咸、寒,有小毒。活血散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闭经,产后腹痛。用量1~3钱。孕妇忌服”。《中药大辞典》载有“逐淤破积,通络,理伤,治症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淤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1977年版《中华人民***和国药典》在地鳖虫项载有“咸,有小毒。破淤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损伤,腹部肿块,经闭,淤血腹痛”。1995年版《中华人民***和国药典》在地鳖虫项载有“咸、寒,有小毒,归肝经。破淤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淤血经闭,症瘕痞块”。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地鳖虫用于治疗疾病已有很长的历史,它的疗效已在医疗实践中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