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和八味地黄丸分别用于什么疾病?
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疾病涉及137种。最常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所以很多人把它作为保健药品长期服用。同时,作为治疗药物,在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组成。有滋阴补肾方剂之祖的美誉,对肾阴不足引起的各种虚症均有较好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它有以下多种用途。1,预防食道癌。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黄,熟地黄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可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物酶和自由基的产生。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六味地黄丸对食管癌癌前病变重度上皮增生有较好的疗效。2.治疗肾盂肾炎。六味地黄丸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和肾脏的防御功能,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抗生素的基础上服用六味地黄丸是有效的。3.治疗男性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改善性激素的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产生,从而提高妊娠率。4.治疗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抑制抗体产生和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和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持久,复发少。5.其他人。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服药7 ~ 10天症状会缓解;治疗慢性喉炎,饭前用淡盐、开水冲服;在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六味地黄丸能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雌二醇和白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使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此外,还可用于肺癌放疗期,可提高放疗效果。组成:熟地黄30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9g,牡丹皮9g,泽泻9g,川芎30g,肉桂3g。来源:《辩证实录》卷二。简介:阴虚火旺辨证。补肾水降虚火的治疗。用法:水煎服,1剂量,每日2次。类别:补益八味地黄丸来源于《博语生妇科与产后编》卷。由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24克、熟地黄65438±05克、五味子24克、炙黄芪65438±05克、炙黄芪30克组成。每次10g,用温开水冲服。适应症为产后出汗和血凝块。方名:八味地黄丸,别名加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东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麦味地黄丸、麦味丸由熟地(酒蒸)8元、山茱萸(酒浸去核去净肉)8元、牡丹皮2元、泽泻2元、白茯苓(去皮木)4元、山药(蒸)组成。处方来源于《医部全集》(卷331)和《体仁编》。该方剂主要用于产后虚劳发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等引起的慢性咳嗽。该配方具有滋补作用。制备方法为细粉和炼蜜为丸。用法用量:一日70丸,空心白汤送服;也适合冬天饮用。注:加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痤疮疹传》卷十五)、东味地黄丸(《胎生法》卷十三)、八仙长寿丸(《医钞汇编》卷十三)、麦味地黄丸(《唐头阁方剂学白话文解释》)、麦味丸(《全国中医验方汇编》)。此方改为汤剂,命名为“东味地黄汤”(见《胎心法》),又命名为“麦味地黄汤”(见《金鉴》)。用于治疗肾虚(肾阳虚),即病证名称。即肾阳虚衰。症见腰膝酸软,四肢畏寒,头晕目眩,精神萎靡,气短喘鸣,阳痿,面色苍白或暗沉,舌淡胖苔白,脉沉弱。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肾阳虚——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功能低下。一般情况下,桂附用于阳虚。明代名医薛基最擅长补肾。他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