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产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根据消毒效果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三种。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容易扩散到细菌表面,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使细菌蛋白质氧化,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分枝杆菌和最具耐药性的细菌孢子。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和氯化磷酸三钠)和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和氯化铵T)。无机氯不稳定,易受光、热、湿度影响,失去有效成分,而有机氯相对稳定,但溶于水后不稳定。过氧化物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都非常敏感,能杀死所有微生物。这种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物品上没有残留毒性。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消毒原理是活性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杀死微生物。甲醛和戊二醛可以杀死各种微生物。因为它们能刺激和固化人体皮肤和粘膜,能使人过敏,所以不能用于空气和餐具的消毒。一般只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已消毒或灭菌的物品需用灭菌水冲洗残留消毒剂后才能使用。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能使蛋白质凝固,引起微生物死亡。属于于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大部分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的杀菌效果也会受到有机物的影响,由于其挥发性,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的方法,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用作某些消毒剂的溶剂,它们有协同作用。常见的浓度是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有很好的灭活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复合醇类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和粘膜的消毒。医院经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其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也叫来苏儿,主要成分是甲基苯酚。卤代苯酚能增强苯酚的杀菌效果。例如,三氯联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消毒和防腐。环氧乙烷:又称环氧乙烷,是一种高效消毒剂,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因其穿透力强,常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的消毒或杀菌,对大部分物品无损伤。可用于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适用于书籍和文本文件的消毒。另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去污作用。一般用于医院非关键物品的清洗消毒,也可用于手部消毒。将它们溶解在乙醇中可以增强它们作为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由于这些化合物能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所以常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