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主要作品
1,“道德草”
《道德草》是一部写于公元1643年(明朝崇祯十六年)的著名中医案例书。全书不分分卷,前面有两篇医学论著,强调“先讨论疾病,再使用药物”,并制定了讨论疾病的格式。
后来收集了60多篇内科杂病疑难医案。每个病例描述了患者的发病、症状体征、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分析了病因病机,阐明了治疗方法和方药,并通过提问讨论了其重点和难点。
本书选案典型,描述完整,分析准确,辨证准确,善用古方,用药灵活,见解独到,在医案著作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中医的学习、研究和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2、《伤逝》
《伤寒论》是医家的经典之作。全称是《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共8卷,分上下两部分。
前四卷为《伤寒论编》,详细论述了伤寒六经的辨证论治,后四卷为《伤寒论后编》,宣传春夏秋湿热病,以及温病方药,并附有与弟子讨论的文章。
3.医疗法
这本书分为六卷。第一卷阐述了四诊、内经、仲景的理论和规律。卷二至卷六分为中寒、中气门、热、湿、暑、伤燥、疟证、痢疾、痰、咳、海关、口渴、乏力、水肿、黄疸、疔疮六大类。
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后立法,最后附方子。法是讨论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法是指出医疗差错的原因和医生的罪责。
扩展数据:
除了行医,余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著书立说和教导徒弟上。著有《道德草》、《伤寒论篇》、《医法》三部著作出版。
《道德草》是余的第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中国医学史上较早、较著名的个人定制病历。初版于1643年(明朝崇祯十六年)。它以笔记的体例写成,书前有两篇医学论著,强调“先讨论病情,后服药”的诊疗程序,自行定义讨论病情的格式。
然后,我记录了60多篇疑难医案,其中详细记录了病因和病情,论述了辨证细节,指出了每一个病例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同时,书中还记载了中国早期人工接种疫苗预防天花的案例。《伤寒论》的全称是《伤寒论》,又称《伤寒论》。最早出版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
本书主要参照明代方友之《伤寒论》编撰,但编撰时代不同,内容也有所补充。卷首有六经医论,如《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后,对伤寒六经的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
书中论述了六经,以太阳经为纲,太阳经也是以风伤守、寒伤营、寒伤守营为纲。也认为《伤寒论》397条是397法,转移到大纲下。
于的这一观点已成为伤寒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医法》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书籍,最早出版于1658。
此书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积极阐述辨证论治规律,称“法”;同时指出普通医生在临床辨证治疗中容易出现失误,表明禁止,称之为“法”。
以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医疗执业的规范,所以标题为《医事法》。这三部著作集中体现了于的学术思想,奠定了他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
百度百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