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的主要价值

花椒作为中药,具有温中、行气、散寒、止痛、杀虫的功效。治疗胃脘痛、呕吐、腹泻、血吸虫、蛔虫等疾病。也用作表皮麻醉剂。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的“花椒”是花椒的种子,“黄壳”是指花椒的内果皮,“红辣椒”或“红辣椒”是指花椒的外果皮。

品质:花椒干红色,青椒干绿色,无梗无椒眼为佳。

成分:青椒和花椒的果皮都含有挥发油,油中含有异茴香醚和香叶醇。

功效:温中散寒,驱虫止痒。治疗胃脘痛、呕吐、腹泻和蛔虫病;皮肤瘙痒的外治。

储存:储存在干燥的地方,以防止发霉。

注:1,花椒是花椒的种子,呈圆形或半圆形。直径3毫米。表面呈棕黑色,有光泽。种皮坚硬,果仁黄白色,油状。微香,微辣。

2.同属一科的竹叶椒和花椒的果皮有的地方有,有的地区还作为花椒使用。

3.广东南部产的花椒是同科同属的果实,品质稍差。主要是为了香料。

4.花椒主流和以上的果实主要区别如下:

(1)果实基部有明显子房柄的花椒。

(1)果实基部没有细长的子房柄。

(2)果皮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深绿色,油斑为凹型小青椒。

(2)果皮表面呈红色和紫红色,油斑近圆形,直到明显突出成小瘤状时才突出。

(3)油点明显突出于竹叶椒。

(3)油斑不是向外突出一点,而是向中心凹陷。

(4)圆籽花椒

(4)种子不好的花椒耐旱、贫瘠,特别适合种植在梯田、边田、荒地、果园周围。科学种植花椒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扩孔施肥

早春土壤解冻后,将花椒根系周围的土壤深刨30-50厘米,每株施有机肥30公斤左右;4月中旬发芽期和7月下旬果实采摘后,每株施标准化肥0.4公斤。施肥后及时浇一次水。

地膜覆盖增温:地膜覆盖具有良好的保湿增温作用,一般可提高地温3℃左右,有利于根系的发育生长。扩穴施肥后应及时覆膜,沿树线将土壤打薄晾干,靠近树干略高,覆膜面积应略大于树冠外缘。两层地膜结合处用土压实,地膜尽量压平贴近地面,周围用土封严。4月底,用5厘米厚的细土覆盖地膜,可防止杂草生长,延长地膜使用寿命。

叶面喷施肥料

用3%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的混合溶液每年6次在叶片上喷施肥料,第一次在花期,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第三次间隔10天,第一次在7月,7月中旬,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

修剪复壮:结合夏季辣椒的收获,及时修剪。对于弱树,剪去一些大枝和病虫枝,秋季再去掉多余的大枝,最后每株保留5-7个主枝,同时适当去掉树冠中的密枝,间伐量一般不超过25%,把一些弱枝缩成壮芽;一般来说,中庸树的中短枝不短,以疏为主,要保护顶芽,长果枝适当短切,保留大芽。采收时间和方法:一般来说,花椒果实的成熟期是从秋季开始到夏季。花椒成熟时,果皮紫红色或淡红色,果皮缝合线凸出,稍有裂纹,种子黑而亮。可以闻到大麻浓郁的香味,这是最适合收割的时期。一般水果都是用手摘,或者用剪刀剪。

挖耳朵

采摘健壮的枝穗:大椒穗下第一叶腋间有饱满的芽,是第二年的结果芽,要妥善保护。摘椒穗时,一定不能带着这个腋芽摘,以免影响以后的年产量。

采摘弱枝穗:弱枝穗下第一芽未发育完全;第二或第三芽较为健壮,采摘时应保留第二或第三芽,否则会影响第二次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