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瘀血。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和液体潴留。

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伤;2.心脏超负荷了。

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如下: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

3.过度的身体或心理压力:过度劳累、情绪化和紧张。

4.妊娠分娩: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

5.血容量增加:钠摄入过多,输血过多或输血过快。

6.其他: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类药物停用不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风湿活动、甲亢或贫血等。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类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心衰的主要表现是肺充血和心输出量减少,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主要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劳、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和肾损害。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全身静脉淤血,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和乏力性呼吸困难。

心脏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平时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第二类。体力活动略有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中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会缓解。

三年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活动低于平时时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久了会缓解。

四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防止病情恶化。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各种激励;育龄妇女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妊娠和分娩。

第二,防止感染。1.注意预防感冒着凉,根据气温变化随时更换衣服,出汗后注意保暖;2.根据心脏功能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体液的活性,减缓心室重构,减缓心力衰竭的进程;冬春季节出门最好戴口罩,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第三,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包括身体休息和精神放松。休息模式和时间取决于患者的心脏功能。

第四,饮食。饮食原则是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维生素充足、无机盐、脂肪适中、产气少的食物,不饮酒、少餐,防止饱餐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特别要注意控制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慢性心力衰竭需要长期药物控制。遵医嘱长期服药,可有效缓解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乏力、乏力等症状,消除水肿,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心脏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也会提高。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熟悉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1.服用血管扩张药时,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要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换体位时动作要慢,以免头晕目眩,甚至晕倒。

2.服用利尿剂时,往往需要间断使用,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患者应观察近日是否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每天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鲜橙汁、番茄汁、香蕉、枣、杏、无花果、葡萄干、西梅、土豆、菠菜、菜花等。服用利尿剂的时间应该在早晨或白天。

3.服用洋地黄制剂时,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切记错过了不要补,学会自己量脉搏。当脉搏在每分钟60次以下时,停止服药,定期随访。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不良反应,一定要停药就医。

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特点?

石家庄市中医院心内科根据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制定了多种中医治疗和保养方法。

首先,在药物治疗上,根据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阶段,采用分期辨证的方法治疗心力衰竭,即心力衰竭的“三阶段疗法”。

根据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药:葶苈生脉五苓散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属气阴两虚、血瘀水郁型;益气姜生汤治疗心力衰竭属于心肺气虚、宗气不足型;参芪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属于气虚血瘀型。

其次,针对心力衰竭,制作了专门的中药代茶饮和膏方。多数复发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患病,气阴两虚,体质虚弱,常口干舌燥,喜饮酒。针对此类患者制作了“强心茶”,益气强心,滋阴利水,改善乏力、气短、浮肿、口干、喜饮等症状。“强心益肾膏”,该科心力衰竭专用膏,具有强心补肾、活血利湿的作用。它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改善心功能的制剂,可预防心力衰竭的复发。

此外,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有特色的中医外治法,如穴位贴敷、经络按摩、艾灸、四子宝外敷、脐疗等。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可以控制心衰等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如何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是指通过运动对心脏进行康复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蹬车、打太极拳、坐八段锦等。八段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运动,动作轻柔缓慢,要求动作、呼吸、呼吸、意念的和谐统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差,不适合高强度运动。因此,将传统八段锦改进为坐式八段锦,更适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