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泡酒喝什么好?
1、黄芪和党参浸泡在酒中
配料:黄芪20克,党参20克,山药15克,茯苓30克,扁豆15克,白术15克,甘草10克,大枣15克,白酒1000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捣碎成粗粉,用细纱包好,扎紧袋口,将白酒和药袋倒入瓦罐中,封好罐口,勤摇,14天后打开,每日两次,每次15g。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适用于脾虚引起的气虚乏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血虚萎黄。
2.浸泡在酒中的黄芪升麻
配料:黄芪90g,升麻15g,当时15g,白酒1L。
做法:将白酒倒入大玻璃瓶中,将黄芪、升麻、党参洗净,切块,倒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个月,早晚各饮1次,每次15至20毫升。
功效:益气升阳,适用于气虚抑郁引起的气短、声音低沉、消化不良、乏力、易感冒、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3.浸泡在酒中的黄芪人参
材料:人参4.5g,黄芪1.0g,天麻2g,甘草4.5g,何首乌4.5g,麦冬12g,枸杞9g,淫羊藿10g,冬虫夏草0.2g,大枣10g,党参12g,白酒65438+。
做法:将所有药材洗净研成粗粉,与蔗糖一起溶于白酒中,采用渗漉法,以蔗糖酒为溶剂浸泡48小时,然后以1 ~ 3ml/分钟的速度缓慢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过滤,取30 ml,每日2次。
功效:益气养阴,适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病后体虚,食少倦怠。注意肝炎患者、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对乙醇过敏的人以及感冒发烧的人不宜服用。
4.浸泡在酒里的黄芪红花
配料:黄芪、党参、玉竹、枸杞子各30克,红花18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黄芪、党参、玉竹切碎,与枸杞、红花一起放入旋转布袋中,放入玻璃缸中,倒入白酒,密封坛口,浸泡30天,过滤去渣。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补肾,适用于调理四肢无力,精神疲劳,气血不和等症状。注意,月经量多的人慎用。
5、黄芪鹿鞭泡酒
材料:黄芪50g,鹿鞭1,白酒1000ml。
做法:将鹿鞭洗净,用温水浸泡,剖开,去掉内膜,切成西片,放入加黄芪的白酒中,封坛,浸泡一个月,早晚各饮一次,每次15至20毫升。
功效:壮阳、养精、强身、抗衰老。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不足所致的咳嗽、气短、阳痿、不孕等症。
6.酒泡黄芪黄精
材料:黄芪、黄精、党参、杜仲、枸杞子、熟地各8克,川芎3克,大枣65438±00克,何首乌、菟丝子各5克,当归4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所有药材洗净,研成粗粉,装入布袋,放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封坛,浸泡14天,过滤去渣,每日两次,每次20至30毫升。
功效:补气升阳,健脾补肾,适用于调理疲乏无力,小便淋漓,腰痛,动则气短等。
7.酒浸黄芪杜仲
材料:黄芪、肉桂、附子、山茱萸、石楠、茯苓各30克,萆薢、防风、杜仲各45克,牛膝、石斛、肉苁蓉各60克,白酒1750毫升。
做法:将所有药材研成粗粉,装入布袋中,放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将坛子密封,浸泡3至5天,然后过滤去渣。饭前服一两杯,15每次30毫升。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神疲乏力、腰膝冷痛、阳痿遗精等病症。
8.浸泡在酒里的黄芪石斛
材料:石斛120克,黄芪50克,党参50克,防风45克,丹参60克,山茱萸60克,杜仲60克,川牛膝60克,阿莎丽30克,天冬60克,生姜80克,薏苡仁150克,枸杞子150克,山药60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洗净研成粗粉,用细纱布袋或白布布袋装袋,袋口扎紧,放入缸中,倒入白酒,盖上米粉,放于阴凉干燥处,隔日摇匀数次,15至20天后开瓶饮用,每日早、中、晚各饮20毫升。
功效:补肝祛风,养筋活络,适用于气虚风伤所致的体虚畏风,怕冷,腰膝酸痛,四肢无力,不耐风袭,皮肤麻木,面瘫抽搐。
9、黄芪禁忌
1.身体状况方面,感冒和月经期间不要吃黄芪。
2.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3.黄芪会加重上火、止汗症状,故不适用于外感初起、无汗、食积、阴虚阳亢、热毒过盛者。患者不应擅自增加黄芪的剂量,否则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所以,用黄芪喝茶很有必要。
4.肾病属于阴虚,湿热、热毒者使用黄芪一般会有毒副作用,应禁用黄芪。因为黄芪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容易伤阴活血;但湿热、实热、有毒的患者,容易出现邪气郁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