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蛇有毒吗?

花斑蛇有毒。

土斑蛇又名蝮蛇,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每年都有很多人被咬伤,是我国造成蛇伤最多的毒蛇品种之一。

毒蛇虽然毒性比较大,但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喜欢在黄昏和夜晚外出觅食。下雨天白天出来的多,白天躲在草丛里。

蝮蛇的毒性比较高,是混合毒性,但以血液循环为主,咬伤症状会导致患肢高度肿胀。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注射蝮蛇抗蛇毒血清。如果短缺,就需要找有经验的蛇医中草药进行治疗,需要内服和外敷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外敷。

蝮蛇个体大小与解毒量的关系更明显。通常较大的蝮蛇平均解毒量是较小蝮蛇的5倍左右。

如果体长30~39.9 cm,平均每片排毒6.24mg;体长40~49.9 cm者,平均每片排毒量为17.45mg;体长超过50 cm的人,平均每片排毒量高达31.98 mg。

扩展数据:

腹部蛇毒:

蝮蛇毒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较高,含有一些小颗粒。

经生化部门测定,含水量为50%~75%,比重在1.03~1.10之间。蝮蛇1次叮咬后释放的干重为25mg。被蝮蛇咬伤后,应立即注射抗生素毒血清,对这种蛇咬伤有特效。

蝮蛇的毒液是其捕食、消化、自卫的秘密化学武器,在临床上也是很好的镇痛止血药。蛇毒的镇痛作用缓慢但持久,安全性范围广,长期应用不会成瘾。蛇毒还含有多种细胞溶解素。目前,相关科学家为了攻克癌症,已经投身于这项研究。?

主要成分:

蛇毒是毒蛇从毒腺分泌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毒蛋白,约占干重的90%至95%。

大约有二十种酶和毒素。此外,还含有一些小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金属离子等。蛇毒的成分非常复杂,不同蛇毒的毒性、药理、毒理各有特点。

蛇毒的特点是成分复杂,不同蛇种、亚种甚至同一种蛇在不同季节分泌的毒液的毒性成分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蛇毒被分离和提纯。目前已知的有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凝血毒素、出血毒素和酶。

此外,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和金属离子;其中一些具有生物活性或与生物活性有一定关系。蛇毒提纯后,毒性成分比粗毒大5~20倍,毒性成分也不同。

百度百科-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