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分泌异常与否的原因有哪些?

每个人都害怕得糖尿病。糖尿病说到底就是胰岛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紊乱,产生高血糖,进而伤害心脑血管、神经、肾脏,引起实质性病变。

胰岛分泌不足或不能分泌。

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天性糖尿病,也就是I型糖尿病。目前已知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缺陷所致,如异常的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可损伤人体胰岛B细胞,使其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第二种胰岛素分泌异常是胰岛功能受损。如肥胖、暴饮暴食、体力活动减少、压力大等都会损伤胰岛细胞。如果胰岛功能受损,自然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这是绝对的胰岛素缺乏。

第三,靶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开始时,胰岛可以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这样给胰岛的信号就是胰岛素不足,胰岛就会超时工作,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久而久之,胰岛就会受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比较复杂,大多与肥胖、疾病、遗传有关。这种情况属于胰岛素相对不足。

正常情况下,受损的胰岛会继续分泌胰岛素,但分泌没那么多,不够。完全没有分泌,基本等于胰岛细胞完全死亡。90%的人患有II型糖尿病,所以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非常常见。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避免发病或推迟发病年龄。还有一点很容易忽略,就是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多少没有家族遗传史的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都有暴饮暴食的经历!

糖尿病患者应该吃多少餐?

这是一个网友问的问题。尧尧医生想给他一个具体的数值,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病人自己。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很多前提条件。但你确实提出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一餐中的主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是最影响血糖波动的食物之一。首先,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损伤或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降糖药,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左右或以下。其次,每个人的体型、基础代谢率、自身的胃肠蠕动和吸收率都不一样。比如一个大小伙子,如果你让他一次只吃一两米饭,恐怕他会饿得低血糖,但是一个瘦瘦的姑娘同样吃一两米饭可能就饱了。

给糖尿病朋友的一些建议:

即使不能给出具体的食物量,为了更好的控制糖分,避免对身体器官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请提供一些建议:

1.建议餐后2小时监测血糖。意义在于了解进食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和药物治疗,也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良好反映。比如,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反映餐后的食物种类和运动量。因此,五药五药医生认为,对于大多数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有意义。

所以建议糖友们准备一个血糖仪来监测自己。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知道吃什么样的食物,做多少运动,血糖能控制在多少。

2.列出了最好经常食用的食物的GI\GL。食物多种多样,GI/GL也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可以在网上查一下,粗略计算一下摄入量,根据自己的餐后血糖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找到一些稳定血糖的方法。吃饭时,可以在吃主食前吃一些蔬菜,有助于避免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