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折叠百叶窗

这叫依形而行。牛瓣膜胃内部结构呈叶状,故名百叶,能磨碎食物,利于消化。羊的瓣胃上有许多小突起。同时,这些小突起可以给小羊一个消化食物的条件。胃通过蠕动把吃的草料磨碎。这些小疙瘩就像是和尚炼制的仙丹,因其分布分散,故称散丸。

扩展数据

牛羊的胃是多室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前三层胃黏膜没有腺体,主要起储存食物、发酵和分解纤维素的作用,也称前胃。只有皱胃的黏膜中有腺体,才具有真正的消化功能。属于腺胃,称为皱胃。成年牛胃的容积一般为110 ~ 235L,其中瘤胃约占80%,网胃5%,瓣膜胃7% ~ 8%,皱胃8% ~ 9%。四个胃约占体重的2.5%。羊的胃容积一般为13 ~ 23L;各胃的比例与牛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网状胃比带瓣胃大。

瘤胃(1)是成年牛最大的胃,是一个椭圆形的囊,前后伸展,左右略扁,几乎占据腹腔的左侧,其下半部也延伸到腹腔的右侧。瘤胃前端与网状组织相连,与第七至第八肋间相对;后端到达盆腔前口;左侧与脾脏、膈肌、左腹壁接触;右侧与胃瓣、皱胃、肠、肝、胰等其他内脏器官相接触。背侧缘突起通过腹膜和结缔组织附着于膈脚和腰肌腹侧;腹缘通过大网膜与腹腔底壁接触。瘤胃前后有前后沟,左右有左右纵沟。在瘤胃胃壁的粘膜表面,有与外沟相对应的肉柱。沟与肉柱形成环状,将瘤胃分为较大的背囊和腹囊,背囊较长。由于前沟和后沟较深,在瘤胃囊和腹囊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前背盲囊和前腹盲囊、后盲囊和后盲囊。绵羊瘤胃后盲囊短,腹盲囊长。瘤胃的前端通过肿瘤网与胃相连。在肿瘤造口的腹侧和两侧,有向内折叠的瘤网胃皱襞;背侧形成一个圆顶,称为瘤胃前庭,此处有瘤胃入口和贲门入口,与食道相连。

(2)网状胃为椭圆形囊,略呈梨形,从前向后略扁平,位于瘤胃背囊的前下部,略偏时令肋正中矢状面的左侧,与六至八肋相对。前面凸起,靠近膈肌和肝脏;背部平坦,附着在瘤胃腔上;网状结构的下端称为网状结构的底部,与膈肌的胸骨接触。网状结构的入口是肿瘤的造口;网孔位于肿瘤网孔的右下方,与瓣膜胃相通。网膜壁内表面有一食管沟,起于贲门,沿瘤胃前庭和网膜右侧壁下行,至网膜瓣口。它由两层厚厚的粘膜皱襞组成,即食管沟唇,略呈交叉状。幼龄动物吮吸乳汁或饮水时,可通过食管沟两唇闭合形成的管道,经瓣胃底到达皱胃。随着牛龄的增长和饲料性质的变化,食管沟闭合功能逐渐下降。由于网胃的解剖位置较低,牛用舌头进食,混在草料中的金属异物容易掉入网胃底部。当网状胃壁肌肉强烈收缩时,尖锐的金属异物会刺穿胃壁,引起创伤性网状胃炎;网膜前部靠近膈肌,膈肌的胸表面与心包和肺相邻,因此金属异物可能刺穿膈肌进入胸腔,刺伤心包或肺,严重者可继发创伤性心包炎。因此,要特别注意饲养管理,防止金属异物混入饲料。

(3)皮瓣胃位于腹腔右肋部下部,与第7 ~ 11肋相对。牛瓣胃的形状为圆形,左右两侧略扁而坚实。壁通过网膜与膈肌、肝脏接触,脏面与网膜、瓣胃、皱胃接触。网状胃和皱胃分别有网状皮瓣和皮瓣皱襞连接。两个口之间有一个带瓣的胃槽,通过胃槽液体和细饲料可以从网胃直接进入皱胃。瓣胃黏膜形成高低不一的褶皱,称为瓣叶。瓣叶表面粗糙,密被乳头状突起。按瓣叶宽度分为大、中、小、最小四个等级,约100片,所以瓣胃又叫“百叶胃”。在皮瓣皱襞两侧的黏膜内形成一对皱襞,称为皮瓣胃帆,可以防止皱胃内容物回流到皮瓣胃内。

(4)皱胃为腺胃,呈梨形,一端粗一端细。位于右四分之一肋和剑突软骨,网织肌和瘤胃腹囊右侧,腹侧和瓣胃后方,大部分紧贴腹腔底壁,与第八至十二肋相对。破裂胃粘膜光滑柔软,底部形成平行于皱胃长轴的12 ~ 14螺旋状粘膜皱襞,使粘膜内表面积增大。黏膜内有大量胃腺,分泌胃液,参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