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有哪些品种?

紫苏(紫苏叶,紫苏茎)

别名:红紫苏、红紫苏、紫苏、绿紫苏、香紫苏、野紫苏、紫苏、白丝草、蚊香草、臭草、香白菜、野香丝、绿紫苏、紫苏、苏健等。

功效: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肺经、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感冒、咳喘、妊娠呕吐、胎动。还能解除鱼蟹中毒。通常的剂量是5-10g。

紫苏梗:辛温。有理气有宽胸、解郁、安胎的作用。用于胸闷、呕吐、妇女气滞。用量:4.5-9克。不适合气虚的人。

紫苏具有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其紫苏醛和柠檬醛可抑制皮肤中丝状细菌的生长,二者混合可提高抗菌效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紫苏醛具有镇静活性,与豆甾醇有协同作用。紫苏油能提高东莨菪碱所致小鼠的记忆获得能力,促进视觉能力和学习行为活动,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脑内RNA、DNA和蛋白质的含量。紫苏还有很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且无毒副作用。紫苏在止血方面可治疗妇科出血、鼻出血、拔牙后出血、外伤出血等。其系列产品也已问世,如紫苏注射液、紫苏止血纸、紫苏止血粉、紫苏纱布等。但紫苏也有抗凝血作用,能抑制ADP和胶原蛋白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紫苏还具有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可抑制过敏反应和肿瘤。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子宫出血、寻常疣等,临床效果满意。在中成药生产中,也是宣彤李飞丸、苏神丸、苏祥郑伟丸、六合钟鼎丸、化症回生片、止嗽化痰丸、止咳洪菊口服液、小儿解表颗粒、洪菊丸、感冒清颗粒、柴胡疏肝丸等数十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紫苏用途广泛,开发潜力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形态特征:

1,紫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30-100cm,有特殊香味。茎钝四棱,绿色或带绿色紫色,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厘米;叶片具皱纹,卵形至宽卵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顶端尖或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侧紫色,上侧疏柔毛,下侧有细腺斑。聚伞花序由顶生和腋生总状花序组成,偏向一侧,密被长柔毛;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4毫米,先端短尖,外面有红棕色腺点,膜质边缘;萼钟形,叶脉10,下部具长柔毛,夹黄色腺点,内喉具柔毛环,萼檐两唇,上唇宽三齿,下唇稍长两齿;花冠白色到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顶部稍凹,下唇3裂,中部裂片较大;导管短,长2-2.5毫米,雄蕊4枚,2枚;子房4裂,花柱基部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mm,网状,花萼膨大至11 mm,花期6-8月,果期8-6月。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2.变种与正常种的区别是:变种花萼小,长4-5.5毫米,下部被微柔毛,具腺点;茎短,疏生柔毛;叶小,椭圆形,长4.5-7.5厘米,宽2.8-5厘米,两面被短柔毛;小坚果小,土黄色,直径1-1.5毫米..出生在山里

路旁,森林荒地,或在村庄房子旁边栽培的。

生物特征:

1.紫苏对环境的要求紫苏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很强。但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高。南北均可栽培,不适合在寒冷地区和高山生长。紫苏生长能力强,对上层土壤要求不严格。最好选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排灌方便的中性、微碱性土壤。粘性黄壤也可以种植。重粘性或干燥和贫瘠的沙子不会生长良好。盐碱地和低洼涝地不适合种植,涝地容易发生病害。紫苏在高温下生长旺盛。所以前期生长缓慢,6月以后温度高,光照强,生长速度加快。小麦和蔬菜在前茬比较好,也可以在幼龄果树下间作。似乎可以把它们种在屋前、沟后、田埂上,充分利用土地。

2.紫苏的生长过程在3月至4月初播种。一般谷雨陆续出现(4月下旬)。到5月下旬,植株高4.5-18cm时,已有3-6对叶片。6月上旬至8月,紫苏茎叶生长旺盛。由于播种的先后顺序,紫苏从7月到9月初开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结果期为10的9月上旬至6月下旬。三、紫苏的种子习性为小坚果,宽倒卵形,长1.8-2.6毫米,宽1.6-2.4毫米。表面呈棕灰色、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稍微凸起的网状图案。基部有突出的白色或浅棕色果脐。果皮厚约0.2毫米,含1粒种子,宽倒卵形或圆形。表面为白色或浅褐色,腹部覆盖有白色、浅褐色或褐色的脊。种皮透明的膜质。胚直、白、油、短。子叶,厚圆形或宽倒卵形,具深心形基部。1000粒重0.86g紫苏种子在25℃左右发芽,温湿度适宜3-4天。紫苏种子在室温下不可储存。收获后用牛皮纸袋常温保存2年,发芽率仅为0.3%,但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可保存数年。种子耐寒性强,所有撒在地上的种子都会在次年春分后自行发芽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