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疗面瘫的实践
风热发作突然导致口眼歪斜,面瘫,或咽痛,或耳鸣,舌红宜薄黄,脉滑或浮。
痰热腑满,口眼歪斜,症见胃胺灼热,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
肝胆湿热,口眼歪斜,耳内瘢痕肿胀,胁痛疼痛,口苦,恶油腻,大便不爽,舌质红,回答黄腻,脉细数。
肝阳上亢,则目斜视,头晕头痛,目赤耳鸣,急躁失眠,多梦,舌质红,津液少,脉细。
肝气郁结,口眼不闭,情志抑郁,呼吸过度,胸胁胀满,动作飘忽,舌质暗,苔薄白,脉细。
脾虚湿盛,口眼歪斜,腹胀口渴,四肢沉重,舌质红,黄腻,脉数。
正气不足,口歪3个月以上,闭眼无力,漏白,患侧肌肉无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眼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肝肾不足,口眼歪斜,眼干涩,耳鸣,或面部肌肉抽搐,伴有胁痛,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数。
瘀血阻络,口眼歪斜,肌肉挛缩,面部肌肉抽搐,同时色暗,舌暗,有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而湿。
初起时多见证,如风寒或风热犯、腑实痰热、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等。后期多见虚实或虚证,如脾虚湿盛、正气不足、肝肾不足等。也是“久病血瘀”,所以后期也常见血瘀阻络的证型。
面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症状。面瘫俗称“歪嘴”、“歪嘴”、“吊风”。
2中医治疗面瘫实践中医治疗方案针灸治疗辨证施治
1.治疗原则:温气血,祛风通络,化痰。取穴原则:手足阳明经,足太阳经为辅。要点:基底、颊车、合谷。配穴: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白太阳、白鱼腰竹刺,流眼泪者用谜、太阳、香耳后乳房疼痛者用风刺,头晕者用风池刺,胃火者用内室、太冲刺,老年体虚者用足三里刺。
1.针刺方法:针刺上穴得气后,应进行平补导泻法,针刺1次/10分钟,20分钟后拔针。电针不适用于最初5-7天的面瘫。
2.辨证施治:马鑫小白附子汤(初中)(2)(1);前正散(后期)。
3.辨证护理:早晚热敷面部,保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
4.加强患侧的功能锻炼。
对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一周。
护理要点1,注意脸部保暖。出门戴口罩,避免冷风。
2.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注意不要把食物残渣留在牙齿和脸颊之间的空隙里。
3.坚持滴氯霉素眼药水,每天涂一点药膏,保护角膜,避免干燥。4.积极配合针灸和穴位注射疗法。学会自己按摩面部的下关、颊车、臧棣穴,每天坚持热敷面部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供血。
5.生物电治疗面瘫无创无痛,生物电配合手法针灸可以先放松患侧再做对侧,非常有效!
以上就是如何用中药治疗面瘫,以及护理要点。提醒患者在治疗期间多注意休息,禁止吸烟、饮酒、辛辣食物、开空调。电风扇等。,天气寒冷,需要注意头部保暖,保持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