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非”英雄钟南山是谁?
从河源送来一个不明病因的病人。当时,患者双肺有严重的弥漫性渗出和呼吸窘迫迹象。连续五天,医生还是找不到病因,患者病情持续恶化。这一异常情况很快被报告给钟南山院士。
钟院士非常重视,亲自为患者会诊。然而,在病人被送进ICU的四天临床监护中,所有的诊断都显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病例。在病因暂时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钟院士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制定了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采用无创通气等疗法,暂时缓解了患者的病情。
就在钟院士带领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为患者寻找治疗方案时,从河源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曾经抢救过患者的8名医护人员全部感染了同一种疾病!钟院士马上预见到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特殊传染病,马上告诉呼吸病研究所全体医护人员做好准备,考虑各种可能。他要求广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向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报告病人情况,并应省卫生厅要求派专家到河源会诊。
然而,此时中山、江门等地的医护人员也已经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教授立即赶赴中山会诊,随后前往江门。后来,钟院士亲自赶到中山参与调查。所有人都隐约觉得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春节期间,广州的病例越来越多,各种谣言传播,而且越传越邪乎,比如一家医院死了上百名医生,一家医院倒闭,等等。随着恐慌的蔓延,整个城市都出现了抢购风。药店的板蓝根,商店的抗病毒口服液,白醋都卖完了,甚至有人囤积起来,以100元的天价卖出一瓶醋!此时,广州非典型肺炎发病进入高峰期。短时间内,广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转来的患者急剧增加,达到21。
这时,钟院士自告奋勇,把最重的病人送到他们呼吸病研究所。做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第一,当时病因不明,谁也没有把握病人能治好,但治不好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当时已经很清楚,这种疾病传染性很强。疾病越严重,传染性越强。照顾最严重的病人无异于给自己找危险。
但是,钟院士没有考虑到这些东西。他心里只有病人。他说,如果有危险,医生就会逃跑,那医生该怎么办?他还说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谁的任务最难治?
从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抗击非典的核心堡垒。每一个非典病人送到医院,都要亲自检查,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给病人输氧;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病人的口腔,他把头凑在离病人不到20厘米的地方,仔细观察;危重病人往往不能说话。为了与病人充分交流,他耐心地检查病人的口型,猜测病人的手势,观察病人的眼睛,识别他们写的歪歪扭扭的字...
好事多磨。经过大量的研究,钟院士带领他的助手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大多数非典病人康复出院。
我们都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非典的突然爆发是对全人类的生死考验,但科学最终战胜了疾病。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钟南山院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展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在危机时刻的本色,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