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方有哪些?
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虚弱,风寒湿热侵袭人体,流入经络导致气血受阻所致。治疗方法以祛邪活络为主,紧急止痛。以祛风散寒、燥湿清热、活血通络之法祛邪,补脾、补肝肾以扶正。
方一加减痛风方(王吕秋)
来源《名医实录》
它由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制白术10克、熟附子1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制南星10克组成。
功能祛风除湿,化痰祛瘀。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包括手指和脚趾关节肿痛,甚至硬变形,张口不利,或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而微腻,脉细涩。
方中麻黄发散风寒;苍术味苦、温、燥;附子温经散寒;风湿;桂枝驱散天上的风;保护自己免受潮湿;威灵仙通十二经脉,祛风通络;南星痰湿;桃仁活血化瘀;鸡血藤活血养血;全蝎蜂巢搜风除络;雷公藤会祛风解毒。
药理麻黄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炎症反应。麻黄有镇痛作用;此外,麻黄还能在体外抑制溶血性链球菌。桂枝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苍术能消除动物体内的免疫复合物。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2次,第一次煎服时间不得少于45分钟。
芳尔热必饮
来源《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由当归12g、黄芩9g、连翘12g、金银花12g、生薏苡仁24g、防风12g、防己12g、海桐皮15g、生甘草组成。
功能清热利湿,通痹通络。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湿热为主,风寒为合,寒热虚实夹杂,气血运行不畅的热痹证。
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善止肌肉、关节、神经痛;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疼痛;防风、风寒湿痹、解热、镇痛、止痛;防止自己受寒放热;海桐皮能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消肿止痛;连翘升浮散,行气血,排经络之热;薏苡仁除湿不助燥,清热不伤阴,益气不养湿热;金银花清热解毒,通经活络,调理气血。九药合,清利湿热,散结除痹。
药理当归对急性渗出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敏性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并能止痛。黄芩具有抗炎作用,能预防和保护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性损害,抑制骨的退变和破坏。并且对链球菌具有体外抑制作用。连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渗出和水肿。防风和防己也有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1剂量分两次服,第一次上午,第二次下午,水煎半小时,每次煎成1小碗,饭后服用1小时,每日1剂量。
防三附子细辛汤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黄芪60g、白术30g、枸杞30g、豨莶草30g、制川乌12g、制草乌12g、红花12g、生石膏50g、知母20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
具有清热祛风、散寒止痛、攻补并举的功效。
主治:寒热错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中,川乌、草乌散寒止痛;秦艽、豨莶草祛风除湿;黄芪、白术、枸杞有益气血,支持正气;石膏、知母清热解毒养阴,能制约二乌之偏。乳香、没药、红花活血通络。
药理黄芪、白术、枸杞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制川乌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镇痛作用。豨莶草具有抗炎、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乳香、没药、红花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氧供应,促进炎症吸收。
用法:每日1剂,煎两次,每剂煎1小时,煎出药液300毫升,每日三次,每次100毫升,饭后服用。
防己痹痛汤
来源:光明中医
它由乌梢蛇15g、僵蚕10g、土鳖虫10g、蜂房10g、地龙10g、当归10g、威灵仙30g、鸡血藤30g、甘草6g组成。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化痰祛瘀。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中乌梢蛇和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土鳖虫、鸡血藤、当归散瘀通络、金淑活血;焙僵蚕去痰散结,通经活络;广地龙具有清热解毒、泻热通络的作用;蜂箱升阳致痹,消肿止痛;甘草调和了各种药物的特性。诸药合用,益肾固督,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化痰祛瘀。
药理僵蚕在体内外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地龙直接抑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
加味吴芳独活寄生汤
来源《中医急症杂志》
包括独活35g、桑寄生20g、杜仲15g、牛膝20g、阿莎丽5g、秦艽20g、茯苓20g、肉桂5g、全蝎5g、蜈蚣3条、防风20g、川芎15g、红参20g、甘草10。
功能:祛风除湿,除痹,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持续,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方中独活为王,以其制风为原则,善于祛除下焦与筋骨之间的风邪、寒湿;吴用细辛散阴经风寒,搜筋骨风湿止痛;风湿;秦艽祛风湿,舒筋活络;桑寄生、杜仲、牛膝能祛风除湿,滋补肝肾;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养血活血;红参、茯苓益气健脾;肉桂温暖血管;全蝎蜈蚣通络止痛。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角叉菜胶和甲醛引起的足跖肿胀。还能止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制取汁250毫升,早晚服用。
刘放独仙子汤
来源:光明中医
它包括独活10g、威灵仙12g、马钱子1g、竹茹10g、松节15g、防风10g、续断15g和骨碎补12g。
功能:祛风除湿,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处方中独活、威灵仙、松节、防风、祛风除湿;续断、骨碎补补肾益精;桂枝和白芍调和营卫,祛风活血;当归养血活血;马钱子搜风活络,散结止痛;地龙、全蝎、穿山甲、乌梢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竹茹祛湿和胃。
药理独活具有抗炎作用,其成分可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并具有镇痛作用。马钱子通络散结的镇痛作用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镇痛、改善微循环的药理作用有关。骨碎补能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改善软骨细胞的功能,延缓细胞的退化。
用法:水煎服,1剂,每日两次,每次煎服1小时。早晚服用,疗程三个月。
如服药后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可去掉或减少马钱子。
方芪桂枝芍药牧之汤
来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它由桂枝15g、白芍9g、炙甘草6g、麻黄12g、白术12g、知母12g、防风10g、附子10g、生姜15g组成。
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主治: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错杂证。
配方中加入了桂枝、白芍、甘草和生姜,调和了营和健康。桂枝、麻黄、防风配伍祛风散寒;白术健脾燥湿;桂枝和附子温经通络;知母滋阴清热,同时能温燥诸药。
药理桂枝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桂枝总挥发油对过敏性炎症模型大鼠的急性炎症和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芍调节免疫,白芍总苷和芍药苷具有镇痛作用。知母具有解热和抗炎作用,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1次。
方巴五福三虫汤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它由制川乌(先炒)65438±00克、熟附子(先炒)65438±00克、全蝎8克、蜈蚣2条、穿山甲65438±00克、当归65438±00克、熟地黄65438±00克、砂仁8克(后加)、炙甘草组成。
功能:温经通络,化痰祛瘀,养血柔筋,健脾补肾。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附子散寒,附子祛风,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除痹通络;全蝎、蜈蚣、灰指甲破痰祛瘀,搜邪;熟地黄、当归补肾,养血柔筋,取性味辛温的砂仁入脾、胃、肾,专治下焦温补脾胃,甚至引药入肾。三味药合用,补益肝、脾、肾;甘草用于调和药物的性质,减轻药物的偏倚和毒性。
制川乌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镇痛作用。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所含生物碱对渗出性炎症有抑制作用,也有镇痛作用。全蝎有抗凝、纤溶、抗血栓作用。而且蝎毒中含有镇痛肽,对各种疼痛模型都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400 ml,分两次服,每日1剂。
方九黄芪桂枝汤加减
来源:陕西中医
它由黄芪、熟地20克,桂枝、白芍、生姜、大枣15克,莪术、茯苓15克组成。
功能:益气温阳,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气阳两虚。症状有关节肿痛,受寒加重,面色紫暗或苍白,面色无华,肢冷畏寒,神疲乏力,纳差,尿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方杰黄芪健脾,益胃固表,利尿消肿;桂枝温经通阳,使杨灿直达病所,驱走寒邪;芍药养血益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使血液中充满正气,而营卫实际上又抵御了外邪的入侵;姜黄活血通络;茯苓能健脾祛湿,防止生地滋阴腻脾,祛寒湿之邪。整个药方重在扶正祛邪。
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和二甲苯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降低多动症的免疫功能;它还具有抗链球菌和止痛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00 ml,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