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员的日常工作和安全知识

1.日常生活中容易犯错误的常见安全知识

日常生活中容易出错的常见安全知识1。求一些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安全常识。

车辆防盗1。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和机动车应特别小心地停放在停车地点。

2.汽车夜间应停放在专门的车棚、车库内,没有车棚、车库的应落实其他防范措施;3.养成从车锁上取下钥匙的习惯。4.非机动车停放后,拿走车辆上悬挂的物品,防止被盗。

5.确保锁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可能,在车辆上安装防盗装置或小型报警器。防止扒窃1。如果你想随身携带钱,你应该把它放在一个袋子里,挂在你面前。

2.携带大量现金时,应分散携带,并记住现金的特性,以便必要时能及时识别。3.不要在公共场所乱翻钱物,不要把钱放在上衣口袋和裤子口袋里。

4.随身携带的钱要尽量放在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5.坐公交车,把暂时不用的钱放在内衣口袋或包里,扣好扣子和拉链。

防扒窃防盗提示1)外出游玩或在店内挑选商品时,眼睛、包包不要离开,不要随意委托他人看管财物。2)乘坐公交车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马甲包、时装包中。

3)带着包上车时,一定要拉上拉链,尽量保持拉链面紧贴身体,把包和背包放在背后,防止被盗。4)文明乘车,相互谦让,下班后不要挤在车门口,防止扒手趁机作案,也不要在车厢内嬉笑打闹,分散精力,被盗。

5)乘客上车时,钱包和钱夹不要放在裤子外露的后口袋、西装的下口袋和无衬里衬衫的口袋里,这样犯罪分子就有了可乘之机。6)携带大量现金时,最好不要暴露在公众面前,以免引起扒手的注意,尾随作案。

7)乘客要特别小心故意撞你的人或者两三个离你很近的人,防止被盗。8)乘客一旦发现钱和东西被偷,要注意周围的乘客,通知列车员关好车门,尽快报警。

9)广大乘客发现挑车活动时,要敢于揭发,积极配合公司销售人员抓住不法分子。预防抢劫1。如遇陌生人敲门,应先询问身份,再决定是否开门;不要以任何借口让人开门,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2.老人、儿童和残疾居民尤其要在门上安装“猫眼”和“警用锁链”,防止不法分子破门而入实施犯罪。

3.旅游时,不要让人知道你有巨款或贵重物品,以防万一;4.男女谈恋爱时,不要在深夜或偏僻的路上逗留,以免被抢劫和侮辱;5.去银行等机构大额存取款时,要有人陪同,防止交通事故抢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有许多人受伤,其中肯定有少数伤员伤势严重或处于频繁死亡状态,需要紧急抢救。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援对减少事故受害者的伤残或死亡至关重要。

2.心肺复苏:当呼吸或心跳骤停时,应及时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挽救其生命。如果能在4分钟内启动,存活率最高。现场心肺复苏的流程是:11( 1)。一、保持呼吸道畅通,打开伤员口腔,清理异物和口腔气体。11( 2)第二步,保持呼吸,检查伤员是否还有呼吸。如果伤员没有呼吸,可立即采取口对口呼吸法,每隔3-4秒吹气一次;11( 3)第三是恢复血液循环。对于心脏骤停的伤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施救者应掌握双手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和按压动作,有节奏地按压心脏。3.严重出血的控制:一个体重50kg的人,血容量为4,000ml。当失血量达到1,500ml以上时,会造成脑部供血不足,伤员会出现神志不清、口干舌燥、头晕目眩,甚至昏迷。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有:11( 1)直接压迫法。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压在伤口上,保持压力15分钟以上。

11( 2)持高。将伤者出血的肢体抬高至心脏以上,以减缓出血区的血流速度。

有条件的,可以用一块无菌纱布或干净的衣服敷在伤口上。11( 3)压迫止血。

四肢大出血时,可压迫四肢重要动脉。4.运送伤员:发生意外伤害时,宜在现场检查和初步处理后运送重伤员。

搬运方法取决于伤员的伤情、伤员的体质、搬运的距离和道路情况。主要的搬运方法有:单人搬运法、抱抱法、支撑法、四人椅支撑法。防盗1,楼房要装防盗铁门,老平房要在锁口装防撬角铁,要装“双保险锁”。一个大院多户要配总锁,有条件的住户要配报警装置。

2.底层临街窗户应装铁条,间距不超过15cm,气窗和排气窗应加固。3.家中不宜存太多现金,其余可存入银行,记入存折账号。

4.现金、首饰、存折、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放在不宜外人发现的地方。5.邻居之间要互相照应,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或拨打“110”。

谨防住宅楼电气火灾11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被安装和使用在家庭中,如空调、微波炉、DVD播放机等。,这大大增加了家庭的总用电量。在我国,普通住宅的电力导线一般设计为6-10安培,总负荷不应超过1000-1500瓦。总用电量超过2000瓦时,有电线短路起火、电表烧毁的可能。

从近两年我市发生的火灾来看,有一半左右是由电引起的,最常见的是超负荷电线短路、接触不良。那么,居民楼如何安全用电呢?有人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总机的布局。

配电盘上装有保险丝,保险丝内装有保险丝。

2.有哪些生活常识容易被人误解?

世界上容易被误解的常识比你知道的要多。我们的许多健康习惯都是错误的。

错误一:流鼻血时抬高下巴。

这种方法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让鼻血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住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到喉咙里,甚至会引起呕吐和窒息。

正确的做法是,在流鼻血的鼻孔里塞一个小棉球,轻轻按压鼻翼,头前倾,或者在脖子上缠一条冰毛巾或湿毛巾止血。

错误二:剃掉腋毛可以减少出汗。

剃腋毛对防汗没有作用。相反,剃掉腋毛后,由于腋下排出的水无法隐藏,衣服上会留下汗渍。而且剃腋毛也容易造成毛根脓肿。

正确的做法是,在汗液分解之前,把出汗的腋下清理干净。

错误三:汗臭。

汗水无味。但汗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对细菌来说是有营养的,但细菌分解汗液时会产生难闻的排泄物。

错误四:饭后马上刷牙。

吃完饭马上刷牙,会使食物中的酸侵蚀牙釉质,只会加强食物中的酸对牙齿的破坏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先漱口,半小时后刷牙。

错误五:药物对男女的作用是一样的。

最新研究表明,药物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绝对不同。比如阿司匹林可以帮助男性预防心肌梗死,但对女性影响不大。麻醉剂等油溶性药物的用量女性高于男性。

错误6:每天梳头100次有益健康。

梳头太多会造成头皮上的皮脂腺,尤其是油性头发,要少梳头。如果是长发干发,比较适合梳头发。不过最好用天然刷毛的梳子,比较不容易伤头皮。

错误7:走路比站着消耗更多的能量。

因为,站立时,双腿一直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双脚无法放松。另一方面,走路是一条腿承重,另一条腿放松。

错误八:血甜的人容易被蚊子叮咬。

蚊子根本闻不到血腥味。但是蚊子对热特别敏感,哪怕是0.05摄氏度的差别也能分辨出来。所以,当我们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时候,就会引来蚊子。

错误9:厕所是非常不卫生的地方。

经常用水冲洗的厕所比人们的刻板印象要干净得多。家庭细菌研究专家发现,家里的细菌大多藏在冰箱内壁的排水管里,抹布上的细菌量比马桶里的多。

错误10:聪明人脑子大。

大脑的大小不是聪明与否的关键,大脑结构才是最重要的。人的大脑的功能是由神经网络决定的,智商低的人因为这方面的一些功能而死亡,与大脑的大小无关。

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识是错误的?

1.口香糖可以强健牙齿,吃口香糖漱口。其口腔发酵产生的糖和酸腐蚀龋齿。此外,口香糖中含有橡胶增塑剂、硫化促进剂、化学抑制剂等添加剂,这些都决定了增塑剂的代谢产物苯酚具有很强的毒性,吸收到消化道血液中对健康有害。

2.你吃的鱼越多越好。鱼脂肪中富含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有利于防治脑血管疾病,如增强记忆力、保护视力、消除炎症等。吃鱼没有好处。鱼类脂肪酸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经常吃鱼会降低血小板聚集,引起各种自发性血性紫癜、脑出血等。Skimmer fish eaters发现脑出血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他几乎没有冠心病和脑血栓。3、吃糖过多,所以患糖尿病其实就是体内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功能受到阻碍,导致不能利用食物分解出的葡萄糖而逐渐积累,导致血糖升高。

4、喝酒可以御寒。酒精在体内燃烧产生的热量极其温暖。酒精可以扩张血管,加快新陈代谢,增加热量。体内散热加快的错觉。蛋白质中糖和脂肪的供应,在寒冷的环境下工作或运动,非常容易感冒。如果你生病了,最好在下水前喝酒。否则,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或运动时,应该吃含糖和脂肪的蛋白质食物来增加热量。5.醋和大蒜可以预防疾病。家里熏醋不仅不能防病,还会引起家里人的呼吸道疾病。吃大蒜不能抗癌,只会让嘴巴发臭。

6.人们应该每天喝8杯水。推荐的水量实际上包括了他们吃的食物中的水分,比如水果和蔬菜,还有咖啡和饮料。7.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会影响视力。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确实会造成视觉疲劳,产生一定程度的“一过性视力下降”,但眼睛得到良好的休息后,视力就会恢复正常。

4.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1,警惕地铁屏蔽门和车厢门的缝隙。当门要关上的时候,你宁愿等待,也不愿冲向门口。如果你在关的时候刚好被夹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的缝隙里,一定要用力拍打车窗门,让车上的乘客帮你拉下紧急停车刹车。

2.记得系好安全带。突然刹车或撞车时,车上所有人都迅速前倾。后排乘客如果不系安全带,会直接撞到前排座椅。甚至直接冲破前挡风玻璃扔出车外。

3.警惕高空坠物。在一些老建筑内行走时,应尽量避免在墙下行走,因为室外空调、飘窗、防盗网等设施很可能已经老化。如果遇到台风天气,要尽量躲在家里。现在这种高空坠物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普遍。

4.警惕扶梯踩踏事故。如果扶梯太密集(挤得动不了),尽量走侧楼梯。如果有人摔倒或者不能正常下扶梯,就会引发一系列踩踏事故,非常恐怖。

5.警惕游泳池的隐患。尽量远离游泳池较低的入口,否则被整个游泳池的重量吸收后,就再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了。

5.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避免家用电源过载,及时更换磨损老化的电源,以免发生意外。

应合理配置家庭供电和家庭保险的一般保险,以保护家用电器。。用合格的电源线连接临时电源。

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要用。电源线连接器应该用乙烯布包裹。临时用电线路靠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KV以下0.7m,35kV1m,110kV1.5m,220KV3,500KV5)。未经允许,禁止从公共线路上接电线。

线路连接器应确保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房间装修时,隐藏在墙体内的电源线应放置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使用电钻等电动工具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家用电器着火时,你应该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家用电器的接线一定要保证正确,有疑问要问专业人士。家用电应配备合格的漏电保护器,具有过压保护功能,确保使用家用电器时的人身安全。

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应有公共接地线。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应有公共接地线。

湿手不能碰带电的家用电器,也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修理家用电器前,你必须切断电源。电热设备和家用电器的加热设备必须远离煤气罐和煤气管道。煤气泄漏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要打开电源,请专业人员及时维修。

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具时,一定要远离易燃物,用后切断电源,拔掉插销,以防发生意外。如果发现家用电器损坏,请请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维修,不要自行拆卸,以防触电。

禁止打井、架设电视天线、在高低压电线下捕鱼。任何断丝,无论是否带电,都应视为带电,并与断丝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应使用棍子或其他绝缘物接起电源线,使触电者与电源分离。电源插头和插座布置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经常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讲解家里的安全用电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与树木、建筑物直接接触,为防止电线磨损,应及时砍伐树木,或给入户线加绝缘套管。雷雨天气在市区人行道上行走时,不要触摸树木、电杆和电杆拉线,以防触电。

不要接近或触摸电器的任何带电部分,尤其是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的高压输出部分,以免触电。当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损坏或不完整或带电部分外露时,应立即找电工修理,否则不准使用。

电话线和电源线为了方便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电线或电缆,并相隔一定距离敷设。在带电的家用电器上或磨损的电线周围,不能用钢直尺或卷尺或线尺进行测量。

禁止在电杆拉线上拴动物、绳子和凉的东西,以免触电。家用门铃、理发器禁止使用220V电源电压,应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

家用电淋浴器洗澡时一定要关掉,有可靠的措施防止突然带电。要倡导文明守法用电,杜绝各种形式的违章触电和非法窃电。

安全文化网。

6.安全提示10

1.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会导致喉咙卡住?

(1)嘴里叼着食物,互相打架,又跑又跳。

(2)做作业的时候。经常放笔帽,别针等。在你嘴里。

(3)吃零食时,把食物扔出去,张嘴去捡。

(4)吃饭时,边吃边笑。

(5)吃鱼的时候。

2.和小狗玩的时候被小狗咬了怎么办?

(6)立即仔细彻底清洗伤口,用流水冲洗20分钟以上。

(7)用布带将伤口上端(靠近心脏端)结扎,防止血液回流。不要盖住伤口。

(8)迅速及时送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

3.遇到同学中暑晕倒怎么办?

(9)立即把他扶到医务室,找校医。

(10)扶他到阴凉处,松开扣子,用毛巾冷敷脖子,及时补水。

7.我们平时对生活的认识是错的?

边看(报纸或电视)边吃。

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想法。饭前要吃水果喝豆浆,不要加鸡蛋和糖,不要喝太多。流鼻血时抬高下巴的唯一好处是不会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住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到喉咙里,甚至可能引起呕吐和窒息。

剃腋毛可以减少出汗。剃腋毛对防汗没有作用。相反,剃掉腋毛后,由于排出的水无法隐藏,衣服上会留下汗渍。而且剃腋毛也容易造成毛根脓肿。每天梳头100次对健康有好处。梳头太多会造成头皮上的皮脂腺,尤其是油性头发,要少梳头。

如果是长发干发,比较适合梳头发。不过最好用天然刷毛的梳子,比较不容易伤头皮。

用开水泡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最好用70-80摄氏度的开水泡茶。在这个温度下冲泡的茶最有利于人体健康。

鱼刺卡在喉咙后喝醋。醋不能排除鱼刺,相反还会引起黏膜糜烂和食道水肿。女生经期不宜喝绿茶。反正不喝茶是对的。多吃能补血的东西。醉酒后喝浓茶中的咖啡因会产生不良影响,加重醉酒者的痛苦。用卫生纸擦餐具、水果或脸,证明很多卫生纸(尤其是街头巷尾卖的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消毒不好,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即使消毒很好,在放置过程中也被污染了。

用这种卫生纸擦拭碗碟、筷子或水果并不能清洁物品,反而会在用卫生纸擦拭的过程中给食物带来更多的细菌。长期使用同药牙膏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牙膏,口腔内的细菌会慢慢适应,产生耐药性,药物牙膏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更换牙膏。

水温太热,不仅会使心脏负荷过高,还会使皮肤干燥,毛细血管爆裂。电脑通过辐射对眼睛造成伤害,而液晶对眼睛没有伤害。首先,辐射不会导致视疲劳。

而且只要你用的显示器是合格产品,它的辐射就已经在安全范围内了。电脑对人眼伤害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发光体,电脑发出的光对眼睛的性质是一种强烈的疲劳!虽然液晶屏(包括笔记本)解决了辐射问题,但是强光反射根本解决不了。

更强行缩短眼睛的视觉距离!所以笔记本比台式机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使用电脑时要戴眼镜。如果你只有一副近视眼镜,面对电脑还在看书,那你就有100%戴错了眼镜!近视之所以叫近视,是因为这样的眼睛近而清晰,远而不够。看电脑看书是典型的近距离用眼,一般不用戴眼镜!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眼科医生都会特别注意你的验光:给你配的眼镜是长期使用的!(走路,上课看黑板,看电影电视等。)高度近视或调节异常的人,需要两副不同度数的眼镜。两个度的差别因人而异,可能超过300度!度数大的话可以远用,度数小的话可以近用。

戴错眼镜会给眼睛增加更大的调节负担!加深程度!睁大眼睛!对巧克力爱好者来说,好消息是这种说法也是一个错误的健康传说。吃巧克力引起的痘痘还没有实验证实。

目前对于普通痤疮的治疗是建立在控制皮脂分泌,保证毛囊通畅,保持皮肤清洁,控制细菌感染的基础上。牛奶产生痰。许多母亲害怕给感冒的孩子喝牛奶,理由是牛奶会产生痰。

一个澳大利亚研究小组招募了一些志愿者,让他们感染鼻病毒(普通感冒的病原体)。经过10天的观察,他们没有发现喝牛奶和痰液分泌之间的联系。人们对牛奶产生痰的主观认识是因为牛奶会让我们的唾液变得粘稠,所以感觉好像有痰。

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美国化学家鲍林,1954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写了一本名为《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的书。书中的主要观点是,每天服用1000 mg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维生素c可以抵抗病毒。

然而,几项大规模实验证实,尽管维生素C可以帮助感冒患者缓解症状,但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大剂量摄入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腹泻、贫血和尿路结石。

医生建议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不要超过200毫克。睡前吃东西容易长胖。人们经常警告想变苗条的女孩不要在睡觉前吃东西。原因是在睡觉时,人的新陈代谢较慢,热量无法被身体“燃烧”,能量更容易转化为脂肪而积累。

其实晚上摄入的热量和白天摄入的没什么区别。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是,人们在睡前加餐时,往往会选择饼干、薯片等零食。都是高热量食物。

银杏叶有益健康。银杏叶含有大量具有抗氧化性能的黄酮类化合物。实验证明,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实验动物的心脑血管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但是,银杏叶中还含有另一种物质——银杏酸,这也是导致人食用银杏中毒的物质。多吃菠菜补铁。菠菜的铁含量与其他绿叶蔬菜几乎相同,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进而影响铁的吸收。

这个传说的来源是学者沃尔夫在1870发表的一篇关于菠菜中铁含量的报告。直到1937,人们才发现沃尔夫把小数点放错了一位。

但是菠菜中维生素A、E、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高,所以多吃菠菜确实对身体有好处。太阳镜的颜色越厚,越能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太阳镜是为了防止强光伤害眼睛。

但是...

8.生活中的安全提示

可以不仅仅是电器吗?如果是,如下所示:

牛奶很有营养,这一点大家都不能否认,但是有时候我们自己喝牛奶的方法也经常出错,营养没有被吸收。对你没好处。

误喝牛奶不付钱就害死人!

1.牛奶越浓越好。牛奶越浓越不科学。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越多,这是不科学的。所谓过浓奶,是指在牛奶中加入较多的奶粉和较少的水,使牛奶的浓度超过正常的比例标准。有人怕鲜奶太淡,就往里面加奶粉。如果婴幼儿经常吃稠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器官比较娇嫩,无法承受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第二,糖越多,奶越好。最好加蔗糖。不加糖的牛奶不容易消化,这是很多人的“* * *常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供给的热量,但一定要量化。一般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我应该在牛奶里加什么糖?优选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容易超过规定范围。还有一个什么时候加糖的问题。糖和牛奶一起加热,使牛奶中的赖氨酸在高温下(80℃~100℃)会与糖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会被人体吸收,而且对健康有害。因此,煮沸的牛奶应该在糖溶解在牛奶中之前干燥到温暖的温度(40℃~50℃)。

三、牛奶加巧克力牛奶是高蛋白食物。有人认为,既然牛奶是高蛋白食品,巧克力是能量食品,那么两者同时食用一定非常有益。事实并非如此。在液态奶中加入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这样一来,原本营养丰富的钙就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导致缺钙、拉肚子、孩子发育迟缓、头发干枯、容易骨折、尿路结石发病率增加。

第四,奶药一举两得。奶药一举两得。这是极其错误的。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吃药肯定是好的。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牛奶能明显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相同时间内明显低于非牛奶使用者。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呈现一层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离子与药物反应生成水不溶性物质,不仅降低疗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服药前后1~2小时最好不要喝牛奶。

5.牛奶必须煮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不高。

通常牛奶消毒对温度要求不高,70℃3分钟,60℃6分钟。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焦化,焦糖会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与磷酸沉淀,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6.在牛奶中加入橙汁或柠檬汁来增加味道。

橙汁和柠檬都是果酸含量高的水果。在牛奶中加入橙汁或柠檬汁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实际上,橙汁和柠檬都是果酸较高的水果。当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蛋白质会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加入米汤和粥。牛奶加米汤破坏维生素。有人认为这样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粥主要是淀粉,淀粉中含有脂肪氧合酶,会破坏维生素A,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就会发育不良,体弱多病。所以,就算是补充营养,两者也要分开吃。

八、给宝宝喂酸奶

给婴儿喂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酸奶是一种帮助消化的健康饮料。一些父母经常给他们的婴儿喂酸奶。而酸奶中乳酸菌产生的抗生素虽然可以抑制许多致病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有益于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特别是对于患有肠胃炎的婴幼儿和早产儿。如果给它们喂酸奶,它们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瓶装牛奶在阳光下暴晒,可以增加维生素d。牛奶在阳光下可能会变质。有些人从广告上知道补钙需要维生素D,多晒太阳是吸收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按照处方把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其实这样是得不偿失的。牛奶可能会获得一些维生素D,但它会损失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因为这三种营养物质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至于部分或全部损失;而且乳糖在阳光下会发酵,会让牛奶变质。

十、炼乳代替牛奶。

用炼乳代替牛奶是错误的。炼乳是一种乳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蔗糖罐装而成。有的人受“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就用炼乳代替牛奶。这显然是错误的。炼乳太甜,必须用5~8倍的水稀释。但甜度达到要求时,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往往比鲜奶降低一半。如果在炼乳中加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鲜奶,含糖量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