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田林县人口多少?
人口密度:44人/平方公里
田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面积5584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5 27′~ 106 15′,北纬23 58′~ 24 41′,北回归线以北。东与百色、凌云、乐叶县接壤,南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西与西林、隆林县接壤,北与贵州省册亨县隔南盘江相望。国土面积居广西第一。县城李乐距南宁270公里。
行政区划
辖李乐、旧州、定安、刘龙四个镇,鹿城、利州、八桂、巴度四个瑶族乡,龙坪、那壁、高陇、白乐、者庙五个乡。辖157个村委会,1402个自然村。田林县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仫佬族、侗族、回族、满族和布依族。
气候
该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低纬度,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暖。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霜期短,雨热同季。但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气候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也很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气候,为农林牧生产提供了各种气候条件。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204 mm,降雨量128天。历年平均气温16℃ ~ 21℃,最热7月,平均气温22.3℃ ~ 27.6℃,最冷65438+10月,平均气温7.3℃ ~ 12.7℃。历年最高气温42.2℃,最低气候-7.3℃。年平均晶体暴露时间为1375.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46天。年太阳辐射为10085大卡/平方厘米。
文化环境
全县总人口22.53人,其中农村人口20.34万人。田林县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仫佬族、侗族、回族、满族和布依族。田林各族使用的语言有壮、汉、瑶、苗、布依。壮语有南北两种方言。县内主要交际语言为壮语和西南官话。全县20个乡(镇)除郎平乡不使用壮语外,全部使用北方壮语和西南官话。
自然资源
田林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森林茂密,适宜各类动物繁衍生息,动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108种,属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有鲁班、大鲵、猕猴、林麝、大小灵猫、金猫、苏门羚、云豹、金钱豹、华南虎、穿山甲、南蛇、山鸡、锦鸡、猫头鹰、激浪等。有药用价值的动物有蛇、山楂、蛤蜊、蜜蜂、蜈蚣等。
中国的气候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长。有187个科,1600多种植物,有经济价值的有500多种。主要用材树种有20余种,其中泡桐、楸树、白花木、臭椿、桦树、苦楝、橡树、葛朗杨等为优良速生树种。紫檀、金梅、福建柏、香果树都是珍贵树种。松树、杉树和杂木是日常用材树种。有油桐、油茶、八角、核桃、板栗、竹子等经济林10多种。水果有115种,有橘、橙、柚、梨、李、桃、柿、枇杷、黄皮、猕猴桃、山楂、甘果、芒果、车前草等。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有756种。国家重点收购了白花蛇舌草、山药、天麻、杜仲、砂仁、何首乌、灵芝、金银花、天冬、桔梗、黄精、柴胡、青葙子等60多个品种。全县有草地23.44万公顷,年产饲草2500万吨。
经初步勘探,县内有金、银、铜、铁、锑、锰、铅、铝矾土、钛、黄铁矿、煤、石油、汞、水晶、冰洲石、石膏晶体、磷、硫、石膏、岩盐、石灰石、辉绿岩等。锑矿物广泛分布于巴度、高龙、白乐、半条、鹿城、龙车、郎平、平塘、旧州、定安、那碧、东农、李乐等乡(镇),以巴度乡柳林矿和那碧乡普农矿为最佳,含金属锑50%以上。铅矿主要分布在梨洲乡,矿石品位以铅锌为主,其次是铜、银、金、锑等金属元素。金矿分布在高龙、平山、巴度、平塘和利州。
运输
田林县公路干线、支线和地方公路总长724.1 km。盘白公路改造完成后,为田林县的交通运输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相连,长短结合的交通网络。到1997,国道90公里,省道97公里,县道393.9公里,乡道69.1公里,村道74.1公里。汽车联网20个镇,102个村,占总村数的65.38%。所有的城镇和村庄都有来回行驶的公共汽车。盘白公路、南昆铁路是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三省的纽带,也将极大改变田林的交通延误状况。
经济建设
近年来,田林县以建设林纸县、生态县为目标,抓住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条主线,把绿色当作一种资本,以绿色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和谐。
田林县充分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优势,狠抓林浆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573万元,同比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同比增长26.78%;财政收入5630万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46元,同比增长18.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0元,同比增长15.7%。
田林县主要依托投资7.5亿元的广西金大兴公司,建立林纸基地,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采取租赁土地、合资、集体、个人开发山区等方式,大量植树造林。目前,该县已引进香港立信集团等10多家公司和商户造林,年造林65438+万亩。现在,新建的林纸基地已种植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2.5%。
田林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进“一廊四区”特色经济。以李乐镇为中心,沿南昆铁路、龙柏公路建设经济走廊,主要布局林产加工业、中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纸浆加工业,以及8000亩无公害蔬菜水果产业;在八桂、刘龙、巴度、高龙、那碧等乡镇,建设以水电产业和巴度竹笋种植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区;在九洲、鹿城、白乐、平塘、巴度等镇重点发展以速生桉木、东晋松为主的浆纸原料基地,建设年产30万吨硫化木浆生产线,形成以林浆纸为龙头的西北工业经济区;在定安、高龙、平塘、柘庙、巴度等乡镇建设西部特色林产品加工经济区,大力发展油桐、油茶、油松林种植加工业,发展特色林加工系列产品,加快优质烤烟基地建设;在郎平、平塘、利州等乡镇建设北部大石山区特色经济区,加强石山区石漠化治理,大力发展中药和竹林种植,建设特色中药和竹林基地,发展王岑崂山森林自然生态旅游。
此外,田林县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培育台胞洪山公司巴度竹笋加工厂,扩大巴度竹笋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种植田林县特产巴度竹笋,打造巴度竹笋品牌。目前,全县已种植巴度竹笋32万亩。去年加工巴度笋干2800吨,产值4856万元。产品销往日本、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二是培育桐油加工厂,发展桐油生产基地。全县桐油面积60多万亩,桐油产品出口免检。桐油年销售额1.300多吨,产值2768万元。三是引进广西魏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申智液系列保健品,产值13万元,销售收入800多万元。产品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如今,一批“绿色工程”正在田林落户,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科学教育、文化和健康
田林广西北路壮剧艺术节主要以“弘扬北路壮剧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展示文明农田,建设和谐农田”为宗旨,通过组织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经贸活动,扩大田林县的影响力,充分体现田林县“中国巴度笋乡、北路壮剧文化发源地、广西林业大县”三张名片的内涵,促进田林与各地的合作交流。
北陆壮剧原名“土戏”,诞生于乾隆三十年,发源于田林县旧州。其形式经历了八音班、八音坐唱、板凳戏、门口戏、地方戏、舞台剧。北陆壮剧的音乐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至今已有36个曲调。“正调”唱腔是北陆壮剧的主要唱腔,是从九洲民歌发展而来的。它有着稳定清晰的调式和安静优美的旋律,一直是男女通用的。北陆壮剧业务齐全,主要包括命、旦、武、丑四大业务。有青年学生、中学生、有文化的学生、穷学生、公子、老学生;丹丹有肖丹、郑丹、花旦、姚丹、蔡丹;五角有五声、萧声、老声、五旦;小丑是大丑,小丑等。壮剧是用当地壮族方言演唱的,许多民间谚语、俚语、格言都很有名。马鼓胡是壮剧特有的主要伴奏乐器。
北陆壮剧历史悠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智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1,1,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排名出炉,田林县排名第454位。
2019年8月,2019年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田林县榜上有名。
2065438+2009年3月,田林县被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县(左右江地区)名单。
2065 438+08 . 8 . 6田林县荣获第四批全国法制县市先进单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