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白血病
中医治疗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以中药为主要药物:
近十年来,砷在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引起了国内外血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中药砒霜剂主要有亚砷酸盐、砒霜(由亚砷酸盐升华而成,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砷或亚砷酸)、雄黄(化学成分为硫化砷,煅烧后可升华为As2O3)。《本草纲目》记载“砒霜为热毒之药,砒霜尤毒”,所以砒霜自古以来很少内服,多为外用。雄黄一般不用在汤剂中,只用在丸剂和散剂中。治疗机制往往用“以毒攻毒”来解释。
纯砷制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张廷栋1984中,首次报道了8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静脉注射“爱玲1”(含砒霜、轻粉),22例完全缓解(CR),其中以M3效果最为显著。之后将药物简化提纯为As2O3(亚砷酸盐)注射液。张鹏等报道用其治疗APL 72例,其中初治CR 32例,有效率99.0%,复发难治42例,CR率52.3%,有效率64.2%。已有不少报道,疗效逐年提高。近年来,砷治疗白血病的机制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有研究表明砷具有细胞毒性、促进凋亡和诱导分化作用。高浓度砷可诱导细胞凋亡,低浓度砷可诱导APL部分分化,不同浓度的氧化砷可降解PML/RARa融合蛋白。
复合砷制剂:
清黄散(青黛与雄黄的比例为7-8比2-3): 1986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报道治疗6例ALL,Cr 3例,其中2例。
复方青黛片(百血康/复方黄带片,由青黛、雄黄、太子参、丹参等组成。):1991,1995大连血液研究所黄世林等。报道63例经两次治疗,接近全部CR。
其他含砷(雄黄)的中成药,如六神丸、星消丸、牛黄解毒片、康白丹(七星丹)、紫晶丸、安宫牛黄丸等,均有缓解和减轻白血病的报道,或经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证实有抗白血病作用。
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优势:
①无明显骨髓抑制,
②不易发生DIC,
③能穿透血脑屏障,长期存活病例无脑膜白血病。
④总缓解率和五年以上生存率高,
⑤对复发难治患者也有效,与化疗药物、维甲酸无交叉耐药。
砷的副作用: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皮肤神经反应、慢性砷中毒。
(二)中药作为辅助药物:
联合化疗已广泛应用多年,这使得中药更多地被用作联合化疗或间歇化疗。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化疗。中药的主要功能如下:
1.治疗和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1)缓解消化道反应:以健脾和胃药物为主。
(2)肝损伤的治疗:以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药物为主。
(3)抗感染:以清热解毒类药物凉血为主,再根据病灶不同,加入相应的靶向药物。
(4)强身健体:骨髓抑制期间,给予益气养血、调补扶正之剂。
2.增强化疗药物的抗白血病作用;
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增敏和抗耐药性的作用。研究表明,某些活血化瘀药物具有肝素样作用,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
有些中药具有钙通道阻断作用和类钙蛋白拮抗作用,因此有可能找到耐药逆转的有效方剂。
3.提高免疫功能:
一些扶正中药(益气养阴)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消除微小残留白血病,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
近年来,我们对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发热、重度黄疸(VOD、GVHD)、消化道反应等并发症且长期未见好转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CML)
砒霜:早在100年前,欧洲就用砒霜治疗慢粒,有效但易中毒。脾脏放疗后停止。上世纪60年代,血液研究所也尝试过砒霜,确实缓解了病情,但因为慢性蓄积中毒(肝肾损害)引起并发症而放弃。1978蚌埠医学院报道用雄黄治疗CML 7例,Cr 4例,PR例,好转1例。青黛:20世纪60年代,血液研究所以“泻肝经、活血”为原则,用当归芦荟丸治疗CML,有效率达72%。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药物青黛。单用青黛(每次2-4g,一日三次)平均三个月,疗效最佳。此外,还进一步分析找出了有效成分靛玉红。用于治疗CML 314例,有效率86%,缓解率59%,但有胃肠道副作用。之后,医学科学院的药合成了一种新的吲哚化合物——甲基靛蓝。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总有效率为90%,缓解率为865,438±0%。副作用为骨关节痛,与剂量和个体差异有关。研究表明,靛玉红和甲基异靛可选择性抑制CML患者颗粒系统,并在一定浓度下诱导细胞凋亡。异靛是目前中药生产的治疗CML的理想药物,临床上也可用于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增多等骨髓增生性疾病。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和北京华军中医院在1981和2001报告,用青黄散治疗CML 25例,CR 18例,PR 7例,总有效率为100%,但要除砷。与AL相比,CML因长期用药易发生慢性砷中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含砷制剂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