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三种白酒是什么?他们来自哪里?
绵纸是古绵州,下辖建南路,酿造历史悠久。据李昭《唐史补》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年间,有一种名酒,名曰“剑南烧泉”。诗人李白曾在剑南讲过“解貂赎酒”的故事,留下了“秀才能解金貂,洛阳价重”的佳话。它的酒也叫“焚香泉”。宋代就有酿造的“蜂蜜酒”。据《绵州志》记载:“绵竹五渡山道士杨世昌,擅酿蜂蜜酒,从不戒酒。东坡一行作‘蜜酒歌’留之。”清朝康熙年间,陕西三原县人朱昱看到绵竹好水,就开了朱天一粉坊酿造大曲白酒。后来,杨、白、赵三家大曲作坊相继开业。从此,大曲酒成为绵竹的名产。据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是当地特产,味道醇厚,色泽洁白,外观清澈。”清乾隆年间太师李在《向海书》中说:“绵竹大曲酒,亦好消暑御寒,可止呕吐、腹泻、除湿、瘴气。”他还写了一首诗说:“天下名酒都尝过,唯独爱绵竹大曲酒。”光绪年间,被列为贡酒。名泉酿好酒。绵竹县志上说“此酒只有西南外一线泉能酿”,并指出“此酒以城西外井水蒸烤,清香可口,别处无”。这个泉就是著名的“诸葛井”。三国末年,邴巍入蜀。诸葛瞻和诸葛尚守城,挖井打水。后来,他们把这口井命名为“诸葛井”。清末有17家绵芝大曲酒厂。1919期间,“大曲房25家,能出几十万酒,能拿五六万,销路很广”。后来发展成116的30多个酒窖,最高年产量350多吨。绵竹大曲1922获四川省产业倡导协会一等奖,1928获四川省国货展奖牌、证书。它的声誉蒸蒸日上,销往世界各地。当时人们称赞其为“十里绵竹酒,天下君子谁知?”优雅的声誉。1941年,有200多家酒厂,产酒200万公斤。著名的大曲烧坊有甘泰、大道生、瑞昌鑫、义泉河、恒丰泰、天成香、朱天意、杨恒顺等38家,酒窖200个。小曲烧坊100余间,其中以第一泉、曲江泉、永盛春、德永春等作坊闻名。1951年,绵竹酒厂在朱天一烧房子的基础上建成,继续生产大曲白酒。高档白酒1958投产,被四川诗人庞命名为“剑南春”。1985是当前工厂名称。该酒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为原料,以麦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其工艺包括:盖红酒糟顶、回沙发酵、切头切尾、蒸熟糠、低温发酵、双轮底发酵等。,配料合理,操作精细。
剑南春白酒无色澄清透明,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甜,酒体丰满,香气和谐,恰到好处,清冽爽口,回味悠长。酒精度分为28度、38度、52度、60度,属于浓香型大曲酒。著名书法家的诗词颂;
好酒驱旧尘,何必现在酿剑南春?海棠满面通红,却是出奇的醉了。文学家刘写过一句诗:世上有一杯满酒,难得剑南春尝。一个人呆着品味很难,快乐是给世界的。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牌和麦穗牌泸州老窖特曲,又称泸州老窖大曲酒,是四川湖州老窖酒厂的产品。
泸州,古称江阳,酿造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江阳古道多好酒”之称。泸州地区出土的陶器饮角杯是秦汉时期的器物,说明秦汉时期就有酒了。225年,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兵江阳钟山,让人用草药制曲,用城南营沟头的龙泉泉水酿酒。他制曲酿酒的技艺流传至今。宋代酒业兴盛,熙宁年间酒类“万元以下”。据宋史记载,泸州等地有小酒和大酒酿造。“从春天到秋天,熟了就叫小酒。打蜡蒸,夏天出来,叫大酒。”大酒就是烧酒。诗人墨客留下了赞美酒的诗句,黄庭坚说“江安食不饱,江阳酒多”。唐庚说:“百斤黄鲈会作玉,红酒会使家家户户容光焕发。余干渡口客船,荔枝林下的人。”杨慎说,“江洋酒开满了熟花,从此无人再醉。”他还说,“泸州龙泉的水一池一月流不完。把杯子放在心里,船就变得有趣了。”张川山说,“在大门口,人们靠水生活,餐厅是姜鸣的红色。杯好泸州,十指寒香客橘。“大曲白酒酿造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明万历十三年(1586),泸州大曲白酒技术初步形成。”《卢希安县志》说:“用高粱酿造的酒叫白烧。高粱和小麦一起酿的叫大曲。“清顺治十四年(1657)左右,蜀聚源烂作坊开张。乾隆二十二年(1757)修建了四个酒窖,其大曲酒远近闻名。同治八年(1869),蜀聚源烂房更名为文永胜烂房,大曲酒窖10个,其中1650左右建6个,1750左右建4个。清末有600多户白烧酒糟户,民国以来减少到300多户。大曲贫困户十余人,老窖人,尤清欢,以文永胜,田成胜闻名。
1952年,金川酒厂主要吸收未参与联营的17酒厂,成立了四川专卖公司国有第一曲酒厂。1955年,四家联合酒业公司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酒厂,第一酒厂改为地方国营酒厂。1960两厂合并为泸州曲酒厂,1990成为现在的厂名。1952根据泸州老窖大曲产品内在风格的细微差异分为特曲、头曲、二曲和散曲,其中等级最高的是特曲酒,也是泸州老窖出口的
泸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当地优质糯高粱,以小麦为原料。大曲有专门的质量标准,酿造用水是龙泉井水和沱江水。酿造工艺是传统的混合蒸煮连续发酵法。蒸馏酒存放在“马坛”一两年。最后经过仔细的品鉴和勾兑,才能达到出厂前的固定标准,保证了老窖特曲的品质和独特风格。
此酒无色透明,窖香浓郁,清甜,饮后尤香,回味悠长。具有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回味悠长四大特点。酒精度数有三种:38度,52度,60度。
华题诗一首:“何以解忧,唯杜康;现在无忧,特曲是个味道;产于泸州,甘甜芬芳。”
汾酒:杏花村酿酒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北齐书》卷十一有记载,皇帝在晋阳,手书曰:“臣饮两杯汾清,劝君饮两杯于耶”;北周诗人庚欣曾写过一首诗:“三春竹叶青酒,一片凤弦”,记载了最早的竹叶青酒;唐代诗人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牧童指着杏花村”;宋《北山酒经》云:“唐代汾州有干酿酒”;《宋斗歌酒谱》、《张松能臣酒名录》、《松源博仁酒简史》中都有对汾酒的描述。唐代杏花村有72家酒作坊,到清代中叶增加到220多家。
65438年至0875年,汾阳王兴乡绅在杏花村创办了“宝泉驿”酒坊,以生产“老白粉”酒而闻名。1915它把“德厚城”和“崇圣勇”合并,改名为“义全勇”。那一年,“老白干”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一等金质奖章。《并州新报》以“美酒之誉,城内之争,国货之不平之气”为题,惊醒国人:“老白粉大放南北,巴拿马赛一鸣惊人”。从此,老白汾酒享誉海内外。1919年,“金玉汾酒公司”首创与“益泉永”合并,年产量40多吨。到1936,解放前萨芬两次获得国际大奖,六次获得国内冠军。但由于战乱不断,最终在1947停产。1948汾阳解放后,进行整顿,恢复生产。1949、1年6月,人民政府购买了原“金玉酒业公司”的全部产业,成立了“国营杏花村酒厂”。9月,第一批汾酒被送上了首届政协的餐桌。1949年汾酒厂产量131.5吨,利润4000元,工业总产值14500元。到1993,国营杏花村汾酒厂已发展成为以白酒生产经营为主,集科、工、贸、商、服为一体,进出口、内销并举,多元化综合经营的大型国有一级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优白酒生产基地之一。
1993成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原汾酒厂全部资产归其所有。(集团)公司还以其高效的主体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上市,走上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2002年4月2日,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山西省政府授权经营,正式注册改制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公司。
董酒:在中国名酒的大家族中,董酒是唯一一种用上百种中草药参与酿造,却具有全面保健功能而没有成为药酒的白酒,是酿酒界的奇迹。为了保护这一独特的民族遗产,1983青年工业部做出决定,对董酒的工艺和配方进行保密。1996,国家保密局明文规定,董酒的工艺和配方属于国家秘密,严格公开。
董酒采用130多种珍贵中药材,由两种历史悠久的配方组成,一种是“百草丹”,一种是“香丹”。这两个配方是由调理气血,调理阴阳,提神强身,注重人体的综合保健组成的。这两个方剂使用了大量的芳香药物,其中有中国八大著名芳香药物,如砂仁、山奈、八角、桂花、牡丹皮等。这些药材不仅具有浓郁的天然香味,还具有止渴生津、滋阴壮阳等作用。允许公布的配方中,有冬虫夏草、枸杞、黄精、龟胶等。以补肾为主;巩固牡丹、芍药的根,调理阴阳;肉桂、阿胶、当归、大枣补血活血;藿香、白纽扣、砂仁、红花用于开窍、益脑、健脑、生津;贝母止咳化痰;杜仲。能降血压、治疗腰椎病、补肾水;防风、红花治风湿;黄芪当归补气。这些生长在云贵高原山区的珍贵药材,饱含天地精华。它们参与董酒的酿造,在发酵过程中滋养大量有益微生物,抑制对酿造不利的微生物,衍生出许多能治病强身的化合物和香气物质。其中,未经发酵的药材全部放入酒中,形成了董酒神奇的综合保健功能和优雅舒适的自然清香,酒体仍如山泉般清澈透明。董酒的综合保健功能几乎涉及人体的所有部位,如内外科皮肤、骨科、妇科、儿科、脑科、五官科等。很多长期饮用董酒的消费者举报的案例,都是董酒具有保健功能的有力证据。根据中医理论分析,董酒的保健作用,关键在于配方中含有大量的“清”药。清者轻;清者义;清朝的阴阳也是和谐的。酿造也就是发酵的衍生物和未发酵的粪便进入酒中,药力借助酒力进入病灶,经过清化、调理、滋补、滋养,进一步强身健体,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