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通常一天喝几次中药汤剂?饭前喝好还是饭后喝好?

服用中药的时间取决于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大部分药物应在饭后服用,尤其是滋补类药物(如人参)、健胃类药物(如补脾益肠丸)、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驱虫药(如吴梅丸)和泻药(如大承气汤)最好空腹服用。睡前应服用镇静药物。无论是饭前还是饭后服药,都要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疗效。

一般来说,中药一般需要一天口服三次。缓解期患者可口服,每日两次;对于病情重、急的患者,可遵医嘱每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间不要停药,使药物持续,有利于缓解症状,更快缓解病情。

大部分药物宜温服,发汗药需趁热服助,清热药最好凉后服。

中药的不同给药方式既满足了疾病的需要,又对疗效有重要影响,应特别注意。

首先,服用中药汤剂是有温度要求的。中医把外感风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归为寒证,需要加热药汁。煎药时一定要煮沸8分钟左右,趁热服用,以达到祛风散寒、健脾温中的目的。治疗热射病要用寒凉药,如肺炎、支气管炎、风热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对于一般汤剂,如滋补中药,可温服。

其次,服药的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决定。历代临床用药的做法是,补药宜饭前服用,驱虫药和泻药宜空腹服用,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助眠的药物宜睡前服用。其他一般药物也要饭后服用。

第三,对服用中药的次数有要求。比如治疗呕吐或药物中毒,要经常服用,虽然剂量不大。一般中药可以分2 ~ 3次。慢性病患者可早晚各服用1次,急性病患者可昼夜每4小时服药一次,使药物持久,有助于挫败疾病。在应用止汗药和导泻药时,要考虑患者的体力,一般以出汗和导泻为度,不宜服用次数过多,时间过长。

此外,内服的丸剂、散剂可用温水吞服,加酒促化,淡盐水引药入肾。当然,中药给药还有一些更具体的要求,需要遵医嘱。

除了煎服和适量服用外,还要注意服用中药后的护理。服用止汗剂后,你需要躺下。宜用微汗盖被子,帮助你服辛温药,但服辛凉药不宜盖被子。凡是服用止汗药的人,只应全身微微出汗,不应使人大量出汗,以免出汗过多而虚脱(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服药后发现不能出汗,可以喝点热开水或热粥帮助服药。服用止汗药后,不应立即吃酸味食物和冷饮。服用催吐剂后,病人应被告知要加强肠胃。如果他们服用后没有立即呕吐,可以用羽毛或手指探索呕吐,然后喝一些温水或生蛋清。但如果呕吐不止,可以吃点凉粥或者喝点凉开水。

以上是服用中药的常识。给婴儿煎服中药时,还有一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