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是什么?会拉肚子吗?你打得很努力吗?

为掌叶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或铁皮石斛。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被称为北大荒,主要产于青海、甘肃两省。药用大黄叫南大黄,主产于四川。在第二年春天茎叶枯萎或发芽之前,在深秋挖掘。除去须根,刮去外皮,切块,晾干,或酒炒,酒蒸,炭炒。

这药又苦又凉。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积滞,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瘀通经。

用法用量:煎服,5 ~ 15g;汤剂宜晚服,或用开水冲服。外用适量。

慎用:本品为重攻之品,易损伤正气。如果不是实证,就不要乱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具有性沉淀,善于活血化瘀,故女性在孕期、月经期、哺乳期不宜使用。

药物鉴定表明生大黄泻下力强,但长期煎煮后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弱,活血效果好,适用于血瘀证。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app应用

1.停滞性便秘。本品泻下作用强,能清胃,推陈出新,是治疗便秘的重要药物。因其味苦性寒,善释热,故实热便秘者尤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以增强泻下和积聚之功。它是一种紧急泻药,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火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物合用,泻力会有所缓解,如《伤寒论》麻子仁丸。内热气虚者,宜与补药同用,标本兼治。如热郁、气血不足,用人参、当归等药,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对于热致津液停滞的患者,麦冬、生地、玄参等。可用作增液承气汤(《温病论》);若脾阳不足,寒积便秘,宜与附子、干姜同用,如温脾汤(千金方)。

2.血热呕吐,眼睛发红,喉咙肿胀。本品味苦,泻下,能泄上炎之火,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吐血、鼻衄、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如葛亮散(和剂局方)。

3.热毒溃疡、烧伤和烫伤。这种产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可清热解毒,凭借其泻下作用,排出热毒。治热毒痈疖,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同用。治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外用本品可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疖。若用于治疗乳疖,可用粉草研末,用酒熬成糊状(女子良方);为了治疗口疮糜烂,通常用干明矾擦患处(盛慧芳)。治疗烧烫伤,可单独用散,或与地榆粉混合,用香油涂抹患处。

4.血瘀证。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既能祛瘀,又能清瘀清热,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药物。对于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的妇女,常与桃仁、土鳖虫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对于血瘀闭经的女性,可配伍桃核、桂枝,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有导泻、泻下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治疗湿热蕴结于肠道的痢疾,单用大黄即可有效(苏文病机齐一包姬寿),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如茵陈汤(《伤寒论》);用于湿热淋证,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如八正散(合剂方)。

此外,大黄还能“破痰”,疏通脏腑,祛湿降浊。用于年老痰阻,呼吸困难,便秘者,如胡氏滚痰丸(养生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