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苦参的功效和作用,大家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很高。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有。入药的成分需要多加注意,功效显著的成分要少吃。苦参的功效和作用你了解过吗?
苦参功效与作用1苦参疗效总结:苦参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对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可利尿、抗过敏、镇痛、平喘、祛痰。
药材:苦参为多年生落叶半灌木。其根产于中国各地,每年春秋两季采集,以作药用。
性味:苦;冷酷的本性。
归经: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心、膀胱经。
1,清热燥湿:关矾适用于多种湿热病症,如湿热泄泻:可煎服外洗,用于痔疮、妇科;
2、杀虫(外用)、利尿
应用:
1,治疗带下瘙痒。对女性白带、男性阴部肿痛瘙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治疗湿疹。苦参浴能清下焦湿热,杀虫止痒,对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小便不利的治疗。苦参浴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灼痛、涩痛,尤其是对妊娠引起的女性排尿困难,配合苦参煎剂服用更有效。
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杀虫,治湿热泄泻,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瘙痒伴白带。
中药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杀虫利尿。
疗法
可用于治疗痢疾、便血、黄疸、尿失禁、赤白带下、阴肿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疮、麻风病、滴虫性阴道炎。
相关兼容性
1,发热狂邪,不避水火,欲杀:苦参散,蜜丸五子大各服十粒,薄荷汤。也可用于末、二钱、水煎服。(钱进方)
2、伤寒胸:患病四五天,胸痛,实热。苦参一两,加三升醋,煮一升二,喝好吐,即愈。毒病是大自然造成的,而不是苦参醋,暖肤得好汗。(《外国台湾的秘密》)
3、恶心疼痛:苦参三两。一升半苦酒,煮八次,分两份。(肘部后面)
剂量
4.5 ~ 9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用。不适用于藜芦。
加工方法
去除残根,分出大小,洗净,浸泡至六成左右透明,充分湿润,切成厚片,晾干。
生理特性
苦参根长圆柱形,下部有分枝,长10 ~ 30cm,直径1 ~ 6.5cm [1]。表面呈灰褐色或棕黄色,有纵向皱纹和横向皮孔状突起。皮薄,开裂后卷,易剥落,剥落处黄色光滑。坚硬,不易折断,纤维状断面;切片厚度3 ~ 6mm;切面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有裂纹,部分有同心环状或不规则散在的异常维管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沙土和粘土上都可以生长。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植物,所以应该种植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上。当年播种的幼苗大部分没有开花,到了冬天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期。第二年春天它们又变绿了,6月花蕾绽放,7月中旬和8月果实成熟。生于阳坡、溪旁、沟旁的沙地或草地。
生产地点
它分布在全国各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能补肾,掩盖其苦燥燥湿,祛寒清热。热生风,湿生虫,故能治风杀虫。但肾水较弱,火之胜者适合。若火弱寒,真元不足,老人不可用。张从正还说所有的药物都是有毒的。甘草、苦参虽有毒,但若长期服用,五味皆属其脏部,有气绝之虞。一切药物都是天然的,学者要博采众长,取长补短,饮食也是如此。据《史记》云,太仓公春雨驿大夫齐,患龋齿,左手阳明脉上灸,每日用苦参汤三升避风,五六日即愈,亦取祛湿热杀虫之意。”[2]
2、《本草颜回》:“姚飞为云,苦参,祛风泻火,湿虫之药也。前人说苦参补肾养阴,其理论十分荒谬。盖此药味苦腥,阴燥,令人作呕,难服,但肾气旺盛,湿火适宜胜者;如果火衰精寒,元阳不足,老年人胃气虚弱,则不宜。长期服用的,腰重的,不会因为特别下降而上升。真的对肾脏有害。他们怎么会有补肾养阴的力量?”
3、《神农本草经》:“主心气郁,腹块积滞,黄疸,溺多于滴,利水,消痈消肿,补中焦,明目,止眼泪。”
4、《名医录》:“滋肝胆,平五脏,聚精,益九窍,消肠热,止渴,醒酒,尿黄赤,治下部恶疮,宁胃,使人嗜食。”
5、《药性论》:“治热毒风,肤肌烦躁生疮,眉红眉赤,治发热嗜睡,治腹冷痛,中而厌腹痛,除身紧,治知己积。”
6、《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疮,脓疮毒。治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头皮屑,肠风下血,便血。祛风、消肿、毒痰。”
7.《唐本草》:“治胫疮,治恶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