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在人体血液中的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它通过蚊子叮咬和吸血传播,尤其是在夏天和秋天。
疟疾可分为间日疟、间日疟和恶性疟。大多数病人都在发抖,接着是高烧、脸红、头痛、口渴和全身疼痛。然后全身冒汗,体温很快降到正常。这种症状会周期性地复发。间日疟原虫疟疾隔日发作,间日疟原虫疟疾隔日发作。恶性疟疾的发作是无规律的。严重者可出现剧烈头痛、精神错乱、惊厥、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有氯喹、奎宁、己二平、环胍和伯氨喹,其中氯喹和伯氨喹的组合最为理想。中药(常山)和针灸也可用于治疗。
[概述]
疟疾,也称为shakes,是一种由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寒战、高热、出汗发热、贫血、脾肿大,周期性定时发作。由于原虫品系、感染程度、免疫状态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方式也不同。
[病因学]
(1)传染源:疟疾病人和带菌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患疟疾。
[症状]
潜伏期:从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37.8℃以上),称为潜伏期。
(1)间日疟原虫疟疾:尤然,一种复发性疟疾。初次感染的人往往会出现前驱症状,如疲劳、倦怠、打哈欠等;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烧。一般持续2 ~ 3天,老人有一周。然后就变成了典型的攻击。分为三个阶段。
1.寒战期:突然发冷,首先是四肢发冷,然后是背部和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嘴唇和指甲发绀,脸色苍白,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
2.发热期:寒气消失后,面部变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寒战越明显,体温越高,可达40℃以上。
3.出汗期:高热后期,面部和手心微汗,然后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体温下降约2至3小时,常达35.5℃。病人感觉很舒服,但很困,常常安详入睡。
(2)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三天一次,多在上午,持续4-6小时。脾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常出现蛋白尿,尤其是儿童,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容易混合感染,此刻很难自愈。
[检查]
1.血象:反复发作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尤其是恶性疟;白细胞总数可在开始时略有增加,然后正常或略低,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数常增加,并可见疟色素颗粒被吞噬。
2.疟原虫检查。
(1)对血液涂片(普片克厚片)进行疟原虫染色。
(2)骨髓涂片染色阳性率高于血涂片。
3.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
[治疗]
(1)基础治疗。
(2)病原体治疗。病原体处理的目的是杀灭红内期疟原虫以控制发作,杀灭红外期疟原虫以防止复发,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1.控制癫痫发作。
(1)氯喹是目前癫痫控制的首选。
(2)其他新药:磷酸吡咯烷酮、磷酸吡咯烷酮。
2.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
氯喹。对耐药者应选择甲基氯喹、青蒿素或其联合用药。
3.防止复发和扩散。
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氨喹):本品可杀灭红细胞胞外相中的原虫和配子体,故可防止复发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