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退烧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循环良好的儿童。其特点是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温水浴
适合高烧的宝宝。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的皮肤温度(即32℃-34℃)。皮肤受到冷刺激后,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缩,然后扩张,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洗澡时还可以用按摩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散热。搓澡时注意用力均匀,轻轻按摩几下,也能促进血管舒张。再往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多擦一会儿,有助于散热。揉搓四肢和背部3-5分钟。洗完温水澡后,用大毛巾给宝宝裹好,让宝宝舒服地平躺,多给宝宝喝温水。
●酒精浴
用酒精擦浴时要注意酒精的浓度,一般30%-50%浓度为宜。酒精不能太凉,温度在32℃-35℃为宜。用纱布或毛巾酒精浸泡后,定期擦拭。通常是从孩子的脖子开始,沿着上臂外侧从上到下摩擦到手背。然后沿着上臂内侧通过腋窝抹到手掌。擦完上肢后,试着从脖子以下开始擦背部,洗澡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拍打背部,促进血液循环。最后从髂部开始擦拭下肢,方法和擦拭上肢一样。擦拭各部位约3分钟。擦拭腋窝、手肘、手掌、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要稍长,以提高散热效果。
宝宝皮肤娇嫩,洗澡时动作要轻,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酒精搓澡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宝宝保暖,身体暴露的部位不能多。及时覆盖擦拭过的部位。如果洗澡时发现宝宝出现发抖、脸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洗澡,盖好衣服保暖,并及时找医生治疗。酒精搓澡不适合婴幼儿和体弱儿童。
注:1。搓澡前最好在孩子头上敷一个冰袋,这样不仅有助于降温,还可以防止搓澡时表皮血管收缩造成充血。
2.胸部、腹部、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缓、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用温水或酒精洗澡。
3、出疹子的孩子不宜用温水降温。
●冷盐水灌肠
冷卤汤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操作。
●冷敷
如果高烧难以忍受,可以用冷敷来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部位敷上湿冷毛巾,其他部位用衣服盖住。当冷敷达到体温时,要换一次,反复换,直到退烧。也可以把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热敷
如果体温不太高,可以用热敷来退烧。用热湿毛巾反复擦拭患者的额头和四肢散热,直至退烧。
但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就不要用热敷来退烧,而要用冷敷来防止体温进一步上升。
●洗澡
有时候,洗个热水澡是最舒服的。还能缓解发烧症状。宝宝要用温水洗澡或用湿毛巾包裹宝宝,每15分钟换一次。
●补充液体
发高烧时,身体会出汗散热;但是当你发高烧的时候,你的身体会因为水分流失太多而关闭汗腺,防止水分进一步流失,导致身体无法散热。解决办法是补充液体,多喝开水和果蔬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甜菜汁和胡萝卜汁。如果要喝番茄汁,要选择低钠产品。发烧期间避免固体食物,直到病情好转。
如果呕吐不严重,也可以吃冰块退烧。将果汁倒入冰盒中,冰镇成冰块。还可以在冰块里放葡萄或草莓,特别受高烧儿童的欢迎。
药物退热
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的,只有了解其用药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般的退烧药有水剂、含片、栓剂、注射剂,每种都有不同的使用原理。
低水温和,最常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肤宁滴剂。
●阿司匹林含片退热效果好。但是,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雷诺氏综合征,因此在某些时期不应使用,例如当婴儿患有水痘或流感时。
●栓剂是从肛门塞入的药物,主要通过直肠吸收,起效比较快。如果孩子拒绝口服药物,退热栓是最好的选择。用的时候宁可少用,慢慢烧,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过度退烧,不仅会导致体温急剧下降,而且药物反复刺激肛门后,还容易导致宝宝腹泻。
注射是最不安全的退烧药,在不是很有必要的情况下一般不推荐使用。
●适当服用止痛药
如果觉得很不舒服,可以吃止痛药。成人每4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扑热息痛。扑热息痛的好处是对它过敏的人少。因为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的作用方式不同,如果你觉得使用其中一种都不能有效控制高烧,不妨两种都用。每6小时服用2片阿司匹林和2片扑热息痛。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先征得医生同意。
●中药退烧
牛黄安宫丸(同仁堂)等中药对发热等疾病也有奇效。
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一起用。用量控制不好,就会有隐患。更不能为了加强退热效果,给宝宝吃几次退烧药或者加大剂量。你要知道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再次升高。
注意衣服要适量。
如果觉得很热,就脱太多衣服,让体内的热气散发出来。但如果你因此而不寒而栗,说明衣服太少,要增加,直到不冷为止。
同时,不要让室温过高,医生通常建议不要超过20℃。同时,房间应适当通风以帮助恢复,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以使患者放松。
孩子怎么退烧?
如果孩子发烧,有的妈妈会手足无措,有的不管方法对不对都会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耽误病情,还会掩盖孩子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