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的药用价值

醉鱼草1-4米高。小枝稍四棱,淡灰棕色;小枝、下叶、叶柄和花序上密被灰白色星状短毛,为马钱科密蒙花的干花或花蕾。密蒙花具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泪多失明、风弦烂眼。生于海拔200-2800米的阳坡、河流、灌木丛或村庄旁的林缘。地理分布:中国、不丹、缅甸和越南。密蒙花为落叶灌木,高度1~3m,高6m。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灰色绒毛,然后逐渐脱落。叶对生,叶柄长6~10 mm,灰白色绒毛;托叶退化成两个叶柄基部之间的一条水平线;叶长圆形披针形、宽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4.5厘米。尖端呈锥形,基部呈楔形或宽楔形,整个部分有不明显的稀疏锯齿。上半部纸质,上半部深绿色,叶脉被细星状毛凹陷,下半部密被灰色或黄色星状毛,叶脉突起。密蒙花的杂称:染米花、九里香、小锦花、密蒙花、黄米花、疙瘩树皮树花、鸡骨花、密蒙花、糯米花、小锦花、水锦花、老密蒙花、羊耳、米汤花、染米花、药酒花、黄米花、鸡骨花、疙瘩树皮树花、羊。食用菜单:黄糯米、花茶等。药用价值收藏:药用根、叶、花。春夏采花;根、叶、四季都可以收获。干的或新鲜的。所有密蒙花先清洗干净,用酒浸泡一夜,沥干水分,晾干,但要用蜂蜜滋润,蒸熟,每天从头至尾晒干,再蒸三遍,但每天都要晒干。把所有东西都固定一两次,用酒泡八两次,等颜色变了再用蜂蜜蒸半两次。表现:花,味甘淡,微寒;叶和根微苦,微寒。具有清热去翳、消肿止痛、明目流泪、清肝明目、生冻疮、止咳平喘、美容养颜的功效。雷公炮制理论中的密蒙花在《本草纲目》中观察到,为肝虚热,盖肝开目,使目随血见。如果肝血亏虚,皮肤青紫,肝火甚热,就会红肿流泪,红脉,小儿豆疮残留,疳积攻目。此药养血甘,散寒清热,肝血充足,可治诸证。用量:3~9g。主治:祛风、凉血、润肝、明目。治目赤,肿痛,流泪,失明,风弦,烂眼。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特效药。血虚肝热之眼疾,常与枸杞、菟丝子同用。治肝经实热所致眼疾,常与青葙子、菊花同用。主治:目赤肿痛,泪目失明,风弦烂目。用法用量:煎服,1~3元;或者药丸或粉末。药材来源:马钱科密蒙花的干花或花蕾。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杂林地、河流及丘陵地带,通常半阴。分布: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化学成分:穗花含有醉鱼草素、刺槐素等黄酮类化合物。采收与贮藏:2、3月,花未开时,采摘丛生芽,去除树枝等杂质,晒干。处理:去除杂质,筛灰土。:“所有密蒙花先洗净,用酒浸泡一夜,沥干,晒干,但用蜂蜜润湿,蒸熟,从基到单元每天晒干,如此混蒸三次,但每天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