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肿瘤怎么治疗?
大多数肾肿瘤是恶性的,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前都应怀疑是恶性的。临床上常见的肾脏肿瘤有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和肾盂肾盏乳头状肿瘤。肾脏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仅占1%左右,但在儿童恶性肿瘤中肾母细胞瘤占20%以上,是儿童最常见的腹部肿瘤。成人肾脏肿瘤多为肾细胞癌,肾盂癌少见。我国肾盂癌占24%,远高于国外统计(10%以内)。
第一,肾癌
临床表现:肾癌的高发年龄为50 ~ 60岁。男:女是2: 1。常见症状为血尿、肿块和疼痛。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但肿瘤已渗入肾盏和肾盂。当肿瘤较大时,腹部或腰部肿块也较容易发现。疼痛常为腰部钝痛或隐痛,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出现肾绞痛。
肾细胞癌可有低热等肾外表现,可能是肿瘤坏死、出血、吸收有毒物质所致。近年来,内源性热原已被分离出来。肿瘤也可导致快速血沉、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和高钙血症。精索静脉曲张可见于同侧阴囊。消瘦、贫血和虚弱是晚期症状。临床上约有10%的患者是因为转移灶出现病理性骨折、神经麻痹、咯血等症状而去医院就诊的,约有1/4的肾癌患者在去医院时已有肿瘤扩散。
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时,应充分显露,同时切除肾周筋膜和脂肪,连同肺门淋巴结,先结扎肾蒂血管,减少出血和扩散,同时取出静脉内的癌栓。术前肾动脉栓塞也能减少术中出血。肾癌的放疗和化疗效果不确定。肾细胞癌一个或两个转移癌切除后长期存活。也有原发性肾细胞癌切除后转移性肺癌自发消退的报道。
第二,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是婴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也称为肾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5岁之前,2/3在3岁以内。男女、左右两边的发病率差不多。偶尔见于成年人。早期无症状。“体弱儿腹部有巨大肿块”是这种病的特征,多在给孩子洗澡穿衣时发现。肿瘤生长迅速,肿瘤很少侵犯肾盂和肾盏,所以血尿不明显。常见发热和高血压,血肾素活性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高于正常值。
腹式肾切除术的早期治疗。手术结合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生存率。术前静脉注射长春新碱制剂可以替代术前放疗。术后放疗联合康生霉素(65,438+0.5 μ g/kg)从手术当天开始每天静脉注射5天,以后每3个月注射5次。长春新碱1.5 ~ 2 mg/m2表面积也是每周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最好两种药物同时使用。2岁以内局限于肾脏的婴儿可以不接受放疗。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2年生存率可达60 ~ 94%,2 ~ 3年无复发应视为治愈。双侧肾母细胞瘤可采用上述双侧肿瘤切除的辅助疗法进行治疗。
第三,肾盂肿瘤
泌尿系统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均被移行上皮覆盖,其肿瘤在病因、病理上相似,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在不同部位。
临床表现和诊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多在40-70岁之间。男:女大概是2: 1。早期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常无肿瘤或疼痛,偶见血块堵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体征不明显,尿细胞学容易发现癌细胞,膀胱镜显示血性尿从输尿管口喷出。尿路造影中肾盂的充盈缺损和变形应与尿酸结石或血块相鉴别。如有必要,肾盂肾炎可通过膀胱镜插管收集进行细胞学检查或刷检进行局部活检。输尿管镜、超声和CT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手术切除肾脏和全长输尿管,包括输尿管开口处的膀胱壁。通过活组织检查分化良好的非侵袭性肿瘤也可以局部切除。
肾盂肿瘤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30 ~ 60%,由于病理差异很大,预后也有很大差异。随访时应注意其他尿路上皮器官肿瘤的可能性
/肿瘤/内容/102980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