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话
面对中国的提问,谢菲尔德市议会主席保罗·斯克雷文(Paul Screvane)表示:“与科研机构、重要公司和国际产业链的合作、发展与合作。”在Paul Screvane看来,一个企业就能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世界上所有大型制药公司都将注意力转向如何利用外部创新和能力。”
仿佛作为回应,贝瑞法官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赛诺菲的故事:几年前,赛诺菲发现一家印度公司生产了一种预防热带疾病的疫苗,但由于价格昂贵,很难销往非洲。于是赛诺菲在其他国家建立了相应的R&D和生产机构,通过降低成本成功进入非洲市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条经验:第一,创新不是一个企业完成的;第二,为了抓住新兴市场的外部机遇,我们必须学会整合各种资源。”
“这种场面太刺激了!”
在讲台上,塞尔齐-蓬图瓦兹大学Biocell R&D中心副总裁安娜·玛利亚·帕皮尼(Anna Maria Papini)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观众,不禁感叹:“这么多年轻人来学习创新,这显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青春热情。”
对这种热情的另一种解读是,在她眼中,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蕴含着机遇。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医药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29.76%,在全球医药市场的份额从6.6%上升到2008年的16.5%。
东道主四川的希望与这一机遇不谋而合。成都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表示,成都已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包括支持外来投资。
生物医药外包行业的兴起,无疑走在了中西医合作的前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王力说:
“但是,是不是每个进入中国的创业者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中国找一块地,成立研发机构和医药企业,然后学四川话、粤语、闽南话?”对于在场的欧洲企业家提出的合作模式——“我们应该如何与比我们更先进、更有历史的欧洲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
“外国拥有先进的R&D原创能力和中国市场上没有的稀有品种。能否通过委托生产和授权销售的方式建立更紧密的业务合作?这样,你就不用再学四川话了!”季建新在最后一句话中邀请:欢迎到成都的企业寻找更大的优势互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