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有什么讲究?
吃中药的时间很有讲究,一般在以下六个方面:1。饭前:一般饭前30 ~ 60分钟服药。如果病在其次,就要饭前服药,这样药物的药性就容易释放出来,比如肝肾不足或者腰以下的疾病。在肠道疾病的治疗中,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可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通过胃迅速进入肠道,从而被更多地吸收而发挥作用,以免被胃中的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2.饭后:一般饭后15 ~ 30分钟服药。病位在床,要饭后吃药。若用于治疗心、肺、胸、膈、上腹腔等疾病,可使饭后药性上去。刺激胃肠道的药物,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伤。有毒的药物也要饭后服用,以免吸收过快产生副作用。3.在两餐之间服用:在两餐之间服用药物,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要在两餐之间服用。4.空腹服用:早上空腹服用补品汤,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管疾病的药物也应空腹服用,使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并维持较高的浓度,以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剂也是如此,从而增强疗效。5.睡前:一般在15 ~睡前30分钟服用。补益心脾、安心养神、宁心安眠的药物,以及郁结、胸膈病等。,服药后应仰卧;如有头、口、耳疾病,服药后应去枕卧;当出现左右肋的症状时,要根据服药后药性的升降功能来选择自己的睡姿。药性上升就选健方,药性消退就选方。6.隔夜服用:主要指驱虫剂。睡前服用1次,第二天早上空腹服用1次,以达到杀虫排泄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疾应尽早或经常服用(每1-2小时一次),慢性病应按时服用。总之,服用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决定。原则是充分发挥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医专家总结了六种中药解苦的方法,可以让中药更容易入口。①掌握用药时间一天24小时内,人体有两个药物吸收的“黄金期”,一个是早上8点到10,另一个是下午2点到3点。苦味中药可在上述时间内饭后服用。(2)掌握药液的温度。中医用药讲究“寒者热,热者寒”。然而,苦味中药的使用并不仅限于此。有关专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敏感,所以苦味中药汤的温度应控制在65438±05℃至37℃。(3)掌握咽和咽的位置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所以,药液入口后,最好能快速储存在舌根,自然吞咽,或者你可以直接用勺子把药液送到舌根,方便吞咽。(4)掌握服药速度。液体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越苦。所以苦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稍纵即逝。⑤服药后喝适量的温开水,不仅有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⑥添加调味品。加入蜂蜜、蔗糖等。去苦味的药水,但黄连和白花蛇舌草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必要时可与甘草、大枣勾兑。服药期间注意饮食禁忌,以防药物受影响,削弱疗效;或者避免抵消药物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避免一些不良反应。1.服用中药时,宜少食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通常,儿童和老人在服用中药期间应少吃这些食物,因为他们的脾胃虚弱,消化功能较差。2.服用治疗感冒的中药时,不宜吃生冷、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的发汗。3.服用清热退烧中药时,应禁酒、禁肉、禁鱼、禁辛辣。因为酒和辛辣食物都是热性的,鱼和肉有化滞、清热、化痰的作用,一旦食用会使病情加重。4.服用温补中药时,需要避免食用绿豆、萝卜;不要喝茶,因为绿豆、萝卜、茶性凉,会降低药物的温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