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汤药要多长时间?

中药煎药方法= = =

一、煎药容器宜用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切忌用铁器。

二、中药要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再煎。一般浸泡药面后煎煮用水量为1-3cm。大剂量、泡沫疏松、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药物为30分钟。解表药、解热药、芳香药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将滋补品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熬制时将配料搅拌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两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稍短。

四、煎服量:小儿每剂50-100 ml。成人150-200ml每剂。

五、特殊药物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物,一起煎服。

2.「后药」:当一般的药快要熬到预定的量时,放入同样的汤药中5分钟。

3.“溶药”:将其他药物煎至预定剂量,用小火煎药汁,不断搅拌使其溶解。

4.“服药”:煎汁或开水中服药。

5、其他特殊药物遵医嘱。

中药汤剂及服用方法简介

1.煎药器具:以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煎药时,忌用铁、铝、铜锅。因为前者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保证药物的疗效。但铁、铜成分比较活泼,容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法:煎煮前,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入洁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淹没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时间过长,药物会发霉变质),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煮。

3.煎药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次煎药,先将泡好的药用武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煮沸,使药保持沸腾;第二次煎药需水较少(以淹没药面为准),热量与第一次煎药相同。炸的时候最好盖起来。一般情况下,炒菜时不宜频繁开盖,否则气味会散失,药效会降低。

4.煮沸时间:药物煮沸后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次煎20-30分钟,第二次煎15-25分钟;滋补类和固体类药物第一次煎40-6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左右;解表药、理气解郁药第一次煎6-65438±05分钟,第二次煎5-65438±00分钟。

5.药液的过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来决定煎煮药液的量。成人的量约为200-300ml,儿童的量约为1/4-1/2,即50-150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早上服第一次煎药的药液,下午服第二次煎药的药液,这样两次煎药在体内的浓度和作用才能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种汤剂混合,分上下午两次服用,间隔6小时左右。当天煎的药最好当天服,不宜留着。滋补品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类药物和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其他药物请遵医嘱。

7.如何服用:有三种服用方法:热、温、冷。一般来说,止汗、温补宜温服;祛寒药和治疗关节痛、溃疡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寒服。

8.注意事项:中药袋中经常见到用纸或纱布包裹的中药,上面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内服”的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做,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在煎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加水,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出和糊。

(注意:不要服用烧焦或糊状药物的药液,以免中毒。)

应记录特殊煎剂。

对于一些性质特殊,根据病情需要特殊煎服的药物,医生一般会在处方上注明,负责配药的药师也会专门对患者进行指导,并进行单次包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煎:用于矿物质、兽角、贝壳类药物及毒性药物,如石膏、龟板、附子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煎,有毒性等原因,需将其粉碎后再煎其他药物,并提前煮沸30分钟;

后底:用于薄荷、青蒿、藿香等挥发性成分。,以及钩藤、杏仁等不宜长期煎服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服前10-15分钟放入锅中煎服;

宝鉴:对于一些花粉种子,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质地较轻的小颗粒种子,如车前草种子,以及小绒毛,如旋覆花等。,必须用纱布包裹,与其他药物同时煎服,方可煎服;

溶化:用于一些胶体或粘稠、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麦芽糖等。,先加热溶解,再加入去渣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溶解;

溶出:芒硝、硫酸钠等可溶性药物可直接溶于煎出的药液中;

煎煮加入: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可单独煎服,汁液可直接加入其他药液中服用;

内服:用于牛黄粉、三七、麝香等。,可以直接用药汤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