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茶膏特性
那么,现代普洱茶膏与古代普洱茶膏相比有什么特点呢?很多人对普洱茶膏有一个误区,以为普洱茶膏是黑膏。事实上,清代药师赵学敏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为先,青为佳。“直接指出了普洱茶膏的两个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深绿色)。
就黑糊而言,普洱茶糊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每个产品的品质和外观都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普洱茶膏(主要指清朝的御茶膏)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乏先进性。这和当时的科技落后有关。由于时代的限制,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产量低,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饮用不安全。
现代普洱茶膏是由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制成的。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工艺更科学、更简单、更卫生,品质高于清宫普洱茶膏。天然药物是人类长期以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应用历史悠久。迄今为止,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仍将天然药物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普洱茶是一种具有天然药物特性的饮品。它有近千年的饮用历史。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清代药剂师赵学敏在《本草纲目》中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描述得近乎“夸张”:“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腹胀风寒,用姜汤敷之,发汗后愈;嘴破喉咙,一热就疼。过夜花五分钟就能治好。那些被酷暑擦伤的人将被用来疗伤。“可以看出,他认为普洱茶膏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我们说天然药物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其物质基础在于其有效成分。正是这些有效成分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如促进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昼夜节律、预防疾病或康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有特殊用途的功能。不过它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含量很低。这不仅是普洱茶,几乎所有的天然药物都是如此,它们的天然有效成分往往很低。如紫杉醇、喜树碱、人人参皂苷Rh2等。在植物中只有万分之几或更少。这是因为天然产物一般结构复杂,往往含有很多不对称中心,即使想化学合成也是极其困难的。就像普洱茶中所含的EGCG (Epigallocatechingallate,缩写为EGCG),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但含量太低,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或结构修饰。
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生物技术,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出部分优势菌种,有意识地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高工作环境要求下对制膏普洱茶原料进行二次接种发酵,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的微生物和酶转化阶段;然后通过低温提取(注: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和低温干燥得到。茶膏得率为15%。因此普洱茶膏具有天然药物的特点。
经过张鹏飞领导的茶膏技术团队多年的不断创新和研发,地明堂以云南特有的古树大叶茶树——优质普洱茶为原料,通过破解和模拟清代茶膏的制作工艺,以香格里拉千年冰山的雪水为介质, 并运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恒温)远红外转换多级萃取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提炼出了纯天然的汤余铭茶膏,安全卫生,无农药残留、无防腐剂、无添加剂。 它含有50%左右的茶多酚,是普通茶叶的30-50倍,并富含茶色素、生物碱、儿茶素、茶多糖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膏具有独特的生理药理功能,如醒酒、延缓衰老(抗氧化)、减肥、保肝养胃、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脂、解油腻等。
从现代生物医学的角度,我们发现普洱茶膏中含有的许多化学成分对人体有药用机理。如普洱茶膏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而且还能通过增加前列环素、减少血栓烷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促进纤溶,预防血栓形成。据近两年的实验发现,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这种黄酮类化合物还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普洱茶膏中所含的茶碱可以通过增加人体肾脏的血流量,刺激小肠钠离子的分泌,从而促进利尿,加速人体内酒精、尼古丁、吗啡等有害物质的排泄。难怪《本草纲目》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为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膏中茶碱的含量是普洱茶的2倍,是绿茶等其他茶叶的3-4倍。
当然,普洱茶膏的药用机理有很多,这里就不陈述了。虽然普洱茶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对它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有一点必须要知道,我们对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冰山一角。特别是普洱茶膏后续陈化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物质对人体的各种作用还有很多空白,还有大量的实验分析需要我们和后人一步步去完成。
虽然用云南土著大锅煮普洱茶膏是可行的,而且大家都可以在家煮,但是不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茶叶在反复的高温熬煮中,很多生物酶消失,导致熬制的茶膏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导致霉变,这也是大壶熬制的茶膏汤颜色浑浊、品质变差的原因;其次,在高温下,大量的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气挥发,造成产品的某种损失。所以煮茶膏的路会越走越窄,尤其是煮茶膏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非常严重,在食品安全上存在很大隐患。
而不是熬制茶膏,真正的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普洱茶膏才是可用的。目前国内只有蒙通有这个资质。因此,2006年6月6日,云南省博物馆接受了蒙顿茶业(昆明)有限公司捐赠的普洱茶母,这是纯度和结晶度最高的茶膏,是普洱茶膏的发酵培养基。这是云南省博物馆开馆几十年来,首次接受茶制品捐赠。
2008年4月,蒙通茶业获得中国唯一的茶膏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由于是国家首次颁发茶膏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国家相关质检部门高度重视,对蒙顿茶膏进行了大量极其严格的测试和检验。最终充分肯定了蒙顿茶膏的品质和价值,以及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控制,将其纳入固体速溶茶序列,给予蒙顿茶膏第一张QS(生产许可证)。
蒙顿普洱茶膏采用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最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制成。,从而为高品质的茶膏奠定技术基础;消除农药残留,解决重金属超标问题,保障产品食用安全;因为低温萃取和低温干燥,保留了茶叶中营养物质的活性,使得蒙顿茶膏有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会变得更香;同时,蒙顿普洱茶膏非常注重茶叶中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使得茶膏更加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