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药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要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中药的清洗、切制、加热、添加辅料等都会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煅应用较为广泛。很多中药,如芥子、牛蒡等,炒后能杀酶护苷。矿物药、动物壳、化石药常采用煅烧处理,可使其变脆变脆,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明矾煅烧后干湿交替,收敛性增强。残血炭化后可以止血。川乌和草乌经加热煮沸后,毒性明显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用辅料制成后,在性味、功效、归经倾向、毒副作用等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达到疗效的最大化。
2.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盛衰、归经、毒性的影响。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通过“反制”纠正药物的偏倚,减轻药物的药性。比如栀子姜汁制成后,可以减少苦味和寒性,避免受伤;②通过“自配”,增强药物的药性和口感,增强疗效。比如胆汁造黄连,增强了黄连的苦寒性。所谓寒则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则益热;(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味辛温,善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胆南星,味苦寒,有清热化痰、息风镇惊之功。
(2)炮制对升降的影响炮制后可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势,如酒诱药物上行,盐诱药物下行入肾经。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很多中药都是在归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炮制的,尤其是配以一些辅料,如醋制成肝经,蜜制成脾经,盐制成肾经。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脱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清洗、水漂、水射流、加热、辅料炮制、脱脂、蒙砂等。有毒的中药可以加工减毒。
3.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药物的处理方法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药物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不同的炮制方法和不同的辅料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中药炮制后,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和不同辅料的处理,其成分有不同的变化。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就一种具体的中草药而言,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甚至有害。虽然目前大多数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还不是很清楚,但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中草药中可能起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树脂、有机酸、油脂、无机盐等成分。加工就是保留有治疗作用的成分,去掉无效甚至有害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