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豆腐从何而来?
钱曾豆腐皮是山东宜都的传统食品。因为宜都古称“青州”,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青州钱曾豆腐皮”。
青州钱曾豆腐皮原本是明代恒王府的专属食品。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立其七子为恒王,建青州。
后来,他的孙子发明了千层豆腐皮,并作为“宝物”保密。
崇祯十七年(1644),清朝灭清兴,横王孙第七代橄榄也被清廷灭了。政府下令把恒王府的妻妾、丫鬟用席子包起来,抬到街上卖。
当时青州南门有个卖豆腐的。这对母子来自贫困家庭。儿子快三十岁了,还没结婚,就凑了五两银子买了个裹席子。母子俩兴奋地打开席子,看到它已经快六岁了。
十岁的女人,两人不禁失望,连连抱怨。被救的老婆婆是恒王府专门做千层豆腐脑的厨子。看小伙子长得又帅又老实,母亲也是慈善之人,便拿出五两银子塞到小伙子手里,要他买一张裹着女儿的席子。
从此,母子俩开的豆腐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两位老人的指导下,一对夫妇不仅继续磨豆腐,还做豆腐皮。日子一天天过去,千层豆腐皮迅速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