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剪纸的历史渊源
1972、11年6月,考古人员在瑞昌发掘的西晋墓葬砖的纹饰中发现了瑞昌剪纸的历史原型。古墓砖和随葬陶器上的许多装饰图案与今天民间剪纸常用的图案十分相似,技法和风格如出一辙。据专家推测,瑞昌剪纸至少起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汉晋时期。
瑞昌剪纸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俗风情密切相关。瑞昌位于南北交汇处。经过千百年来南北文化的相互渗透和浸润,瑞昌剪纸融合了南方的匠心和北方的粗犷,逐渐形成了厚重、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瑞昌剪纸采用阴阳互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采用“非镂空”的变态手法,使作品含蓄典雅、神秘深邃。
瑞昌剪纸代代相传,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婚丧嫁娶、服饰等领域。瑞昌剪纸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在反映现代生活主题和采用新的技法、技术和材料方面有所创新。1986年,瑞昌剪纸被江西省文化厅列入庐山夏季文化艺术博览会特展。同年,100套剪纸作品被中国剪纸研究会推荐在广交会上展出。1988年,黄志春、张友清、周少瑞等25位作者的41幅作品被收录到中国15省市雪花剪纸作品集。同年,8件作品在德州展出并被收藏。1989,瑞昌26位作者的39幅作品入选北京全国剪纸大展;65438-0999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瑞昌剪纸展在南昌举行,参加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作品展的20幅剪纸作品全部获奖。瑞昌剪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各个阶层,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剪纸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瑞昌剪纸不仅以其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潜在的装饰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商家的关注。如今,瑞昌从事剪纸深加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设计到制作,都具有观赏性、知识性、纪念性、收藏性。传统民间文化逐渐转化为现代商品,从分散的形式发展到更高程度的组织化,逐渐形成剪纸产业的大格局。
山村里没有家庭剪纸。
瑞昌有句话叫“家家户户不剪纸,户户妇女不绣花”,可见剪纸涉及面之广。瑞昌的剪纸高手随处可见。只用一把剪刀就可以手工剪出,不用绘图也能轻松剪出复杂多变的形状。
正是广泛流传的精湛剪纸技艺,催生了一批城乡文化经纪人,他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运作市场:或收集民间剪纸精品,参加各种展览和比赛,让其升值;或者投资邀请新老艺术家集中创作艺术精品;或者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艺术加工,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文化经纪人的兴起,重新激发了一大批新老艺人的创作激情,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将瑞昌剪纸引入良性互动阶段。
瑞昌剪纸市场的扩大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剪纸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擅长剪历史人物的夏凡镇朱普光先生创作的《水浒108将军》《金陵十二钗》《思密图》等剪纸作品,经过市场运作,已一次性获利8000元。在剪纸艺人分布最多的黄金乡,85%的村庄都有剪纸艺人。该乡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强化培训,举办大型比赛,营造浓厚的剪纸氛围,80%的农民从剪纸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追溯到古代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文明和当代文化一直渗透着瑞昌民间剪纸艺术家。他们突破传统,大胆创新,采用新技术,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情况,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现代瑞昌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技法创新,配以拼色贴花,甚至受到北方剪纸民俗的影响,将绘画融入创作视野。他们既向古人学习,又向自然和现代生活学习,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感受和情趣运用到现代艺术造型中,勾勒和描绘民俗变迁的现代意义。比如反映赣东北风土人情的农耕系列——碾米,就是造型手法的创造,有多种创新。它形式简洁,形象概括,现代信息清晰,韵味纯正。揭示了美好的现代生活,歌颂了劳动场景,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品质。瑞昌剪纸和其他艺术一样,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内在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道德观念、人格特征、审美态度都在时代的关怀下呈现出来。从1978开始,瑞昌成立了剪纸委员会,发展和创作现当代剪纸艺术,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结合人们返朴归真的现代审美需求,将剪纸艺术直接体现在各种服装和日用品中,如服装、窗帘、台布、雨伞、手帕、扇子等。,更具体地说是将民间功能与现代文化的物质追求结合起来。近日,瑞昌剪纸携手国家奥体中心,将剪纸艺术与北京奥运会牵手,将体育中的体育文化与现代剪纸技艺紧密融合。剪纸艺术家郭成表示,现代瑞昌剪纸艺术的表现关键在于传统剪纸工艺中的阴阳结合,线条连接产生的形式现代化,满足现代人的品味。传统剪纸需要剪一只鸟。除了剪出生动的形状外,鸟身上的羽毛可以是花朵、锯齿和细线。而这些元素在现代生活和现代运动造型中的表现,需要极其生动的技术转化。从现代美学基本元素的布局安排上,需要进行恰到好处的剪裁和变化,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内容的完美交融。2006年,瑞昌剪纸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制定保护和发展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具体政策。一方面,政府支持和规范管理,保护民间剪纸的原生态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政府的引导性,扩大剪纸市场的社会化环境,促进剪纸艺术的创新和转型,使其功能性和艺术性不断延伸,使文脉与时代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