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理论中没有高血压?中医能治疗高血压吗?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结合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目前统一的观点是,疾病的根源是阴阳失调,疾病的标准是内生风、痰、瘀。临床上可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兼阴阳两虚、内风血瘀痰阻三兼证四种证型。

阴虚型除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心悸、失眠、健忘、脉细数、舌苔黄、舌红等。治疗以滋肾养肝为主,方剂为白质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大叶黄杨、龟板。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女贞子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的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官心烦、失眠耳鸣、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汤: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酸背痛,头痛耳鸣,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脉细。治疗以养阴助阳为主,若偏阳虚,应加减贵由丸: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阴虚者,选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若以上类型伴有内风,可加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药物;对于有血瘀的患者,可加入丹参、川芎、当归、桃仁、芦丁、红花、地龙等产品。若同时痰阻,可加化痰益气类,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母。总之,临床治疗要以辨证为主,以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几种类型的组合,所以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