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叶有什么用?

对于山楂的药用,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了,古籍中也有很多描述。公元4世纪,郭璞在《尔雅》中写道,山楂果“云中可食,但未标为果,药兴于近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78)一书中说,山楂煮汁服用可以止痢、治疮痒、治腰痛、治消化不良、健脾、治肠气、治小儿疮疹、治妇女产后小儿枕痛、恶露。李时珍还收集和总结了当时用山楂治病的方剂。比如治疗“偏疝”的方子是“山楂木肉一两,茴香(炒)为末,膏丸大,各一百丸,下空心白汤”。治疗老年人腰腿痛的方子是“以汤子、鹿茸(炒)为末,蜜丸为大。每次100粒,一天两次”。对于“肠风血,感冒药、热药、脾虚药不用,独山干果为末,调艾汤,手立即愈”。治“痘疹不爽,干山楂为末,汤奉上,红作。”在现代,山楂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的“焦三仙”(焦屈伸、焦麦芽、焦山楂)中,总有山楂。保和丸、山楂丸、至宝锭等中成药,山楂也是重要原料。

现代药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山楂的果实、根、茎、叶中含有重要的药用成分。例如,发现原产于欧洲的山楂叶含有剥落成分、芦丁、牡荆素、无色矢车菊素、类黄酮聚合物、山楂酸、熊果酸、绿原酸、咖啡酸和挥发油。山楂的果实、根、茎、叶及其制剂能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和血酯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增加皮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山楂提取物中的黄酮水解物和三萜酸具有强心、增加心跳幅度的作用。

山楂制剂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山楂果对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山楂茎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炭疽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山楂核制剂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山楂核制成的杀菌蚊香具有良好的空气消毒效果,对人体无毒。用山楂叶或花代替茶叶可以治疗老年心脏病,与水果合用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脂血症、冠心病、菌痢、急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慢性肝炎、肾盂肾炎、疝气、皮肤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山楂核精油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良药。此外,山楂被列为儿童和老年人健脾消食、抗衰老、防止衰老的良药。

随着人们对山楂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国内外正在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山楂制成的药物多达五六十种,山楂制剂被列入许多国家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