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药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制剂原料和生产环境,具体如下:
1,原材料:
原料中含有动物器官的药品,往往含有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可能含有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植物原料常携带真菌,如曲霉、青霉、链格孢菌、酵母等。,并可能携带土壤中的各种细菌。化学合成的原料含菌量相对较少。
2.生产用水:
水也是药物微生物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除了各种制剂的制备,洗涤和冷却过程中还涉及到不同的水。水中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水源、处理方法和供水系统的状况。各国药典对制药用水的质量和规格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3.设备:
如果设备没有及时维修保养,生产后没有清洗消毒,可能会带来微生物滞留和滋生。药厂的高压灭菌器如果安装不当,会导致排气不畅,上下温度不均匀,导致灭菌不彻底,造成不可控的损失。
4.环境:
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因环境不同,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在环境中活跃的人细菌更多。湿度高时,环境中的颗粒物可以沉淀下来,细菌含量会降低,但高湿度会促进真菌的生长;空气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往往是细菌、霉菌、酵母菌,抵抗力强,耐干燥。由于空气中存在不同量的微生物,特别是在通风不良、多尘的环境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会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进入原料中,污染药物制剂。污染程度与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有关。
5、包装材料:
药品需要包装好,并在储存期间防止微生物污染。玻璃、塑料、纸制品等各种包装容器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消毒,消毒后的存放条件也应符合卫生标准。成品不宜放置过久。
6.人员:
在生产过程中,人体正常微生物也会进入药物,所以人是药物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要做好消毒工作。据报道,人的手臂和头部在洁净室中的轻微运动,每分钟可以产生50万个0.3-1.0微米的粒子。穿着白大褂,人的发尘是普通工作服的24%,穿连体工作服是普通工作服的3%。
无菌药品的灭菌标准应是去除或杀灭药品中的孢子和微生物繁殖体,以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同时也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所以杀菌是以是否能杀死细菌孢子为标准的,也就是孢子不育剂,在国内也就是常说的杀孢子剂。
药厂无菌药品生产车间的消毒比较严格,核心区域不仅要杀灭细菌和真菌,还要杀灭顽拗性孢子和真菌孢子。对于普通的低效、中效消毒剂,孢子是杀不死的。由于孢子具有很强的抗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专业领域的孢子杀灭剂:
(1)复合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银离子);
(2)复方过氧乙酸(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法律依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环境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和环境管理。
本办法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实验活动,是指与病原微生物(病毒)种和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一级和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公布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和环境监督检查制度。
第五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要由环境保护、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环境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查相关实验室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提出审议建议;审查相关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提出审查建议。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分析和预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
承担三、四级实验室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具有甲级评价资质和相应的评价范围。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的要求,安装或者配备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
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方可投入运行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