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六片含乙酰胺的感冒药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是一种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的主要代谢产物,也是一种乙酰苯胺衍生物,目前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当炎症反应发生时,组织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化酶合成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引起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等症状。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所需的环氧合酶来调节体温和缓解疼痛。由于其对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不同于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不抑制外周神经系统。
对乙酰氨基酚作为解热镇痛药,常用于抗感冒药的处方中。在美国,对乙酰氨基酚是用量最大的非处方镇痛药(每年约有6543.8亿人服用),品种超过200种;在中国,对乙酰氨基酚也被广泛推荐用于成人和儿童的发热、头痛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疼痛,品种有几十种[1]。为了加强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检索文献,对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示在选择非处方含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时应注意安全性,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1数据和方法
以“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为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1991-2010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文献,排除综述和重复报道。根据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判定标准,查询符合要求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2.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
2.1死亡
对乙酰氨基酚严重过敏反应可导致死亡,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肝昏迷甚至死亡。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说明书明确规定,成人一次0.3 ~ 0.6 g,1根据需要一日3 ~ 4次,1用量不得超过2 g,一般解热治疗不得超过3天,镇痛给药不得超过10天。对乙酰氨基酚通常剂量不超过2 g/d,成人摄入10 ~ 15 g可引起严重肝细胞坏死,肾小管坏死相对较少。如果患者摄入150 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总量超过12 g,将被认为存在严重肝坏死的风险[2]。郝春雷[3]报道1例19岁女性,口服120氨酚待因片,引起肝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Repping [4]报告称,一名26岁女性在服用54粒扑热息痛和咖啡因胶囊后死于急性中毒。杜顺军等人[5]报道15岁女性死于扑热息痛中毒。对乙酰氨基酚是对乙酰氨基酚类解热镇痛药,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循环衰竭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何明超等[6]报道1 73岁女性患者服用安卡黄敏4粒胶囊(每次2粒,* * *两次)后发生DIC,入院第二天放弃治疗。
2.2致癌、致畸和出生缺陷
对乙酰氨基酚可诱发大鼠胚泡微核,具有遗传毒性,引起微核率显著增加,可大大改善,且其诱发微核不具有剂量依赖性,具有广泛的胚胎遗传毒性作用[7]。对乙酰氨基酚可以通过胎盘分泌,也可以在乳汁中分泌,所以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2.3对生命有危险,可造成人体永久性或重大残疾。
1966戴维森和伊斯特汉姆首次报道了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的病例。对乙酰氨基酚不仅是英国常见的中毒原因,也是导致肝移植失败后急性肝病患者死亡的相关毒性因素之一。美国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事件不容忽视。肝损害至肝衰竭是该药最主要的ADR[8]。刘恩生等[9]报告了1例19岁的男性患者,1自服4片三力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坏死。
2.4对器官功能的永久性损害
王等[10]报道17岁女性患者因感冒服用白加黑感冒片(每天早晚各1片)2天后出现急性肝损伤。常规剂量服用该药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炎少见,与其敏感体质和个体差异有关。金婷[11]报道了1例38岁患者因感冒服用萧肃上丰软胶囊(2粒/次,tid),服用4天后出现药物性肾损害和药物性肝损害。
姚等[12]报道1名3岁女童因持续高热4天,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出现严重肝损伤。李佳静[13]报道,1名24岁男性患者在服用2片复方右美沙芬(康德)后,当晚左肾功能中度受损,右肾功能重度受损。
2.5导致住院时间或住院时间延长。
在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会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情况下,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肝肾功能障碍等。,而且很少引起消化道出血。
2.5.1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严重药疹张等人[14]报告了1名55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每天服用1片氨酚伪麻黄碱片(日片)和1片盐酸对乙酰氨基酚片(夜片)。服用14天后出现皮疹,逐渐形成重度多形红斑。给予抗过敏、预防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4天后病情好转,13天后皮疹基本消退。
王艳梅等[15]报告1男29岁患者,因感冒服用白加黑感冒片(上午白加黑感冒片1,晚上黑感冒片1),全身皮肤瘙痒6小时左右,出现红疹,言语不清,吞咽固体食物困难,腹痛,腹泻,双下肢疼痛。
满小红等人[16]报告了1名47岁男性患者因感冒服用2片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在胸部、背部和四肢出现无菌性脓疱。1周治疗后,症状好转,脓疱迅速变干,大红斑明显减少。他们康复了,两周后出院。
秦剑[17]报道1 52岁女性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泰诺林片后第二天眼部出现散在多发红斑、丘疹。第三天病情加重,因严重药疹入院。张华锋等人[18]报告了1例年龄为21的男性患者。因感冒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康)1片两小时后,四肢出现红斑,因严重药疹入院。刘羽琦[19]报道,1名27岁男性患者自行服用一片扑热息痛(0.3克),约3小时后局部皮肤瘙痒难忍,导致严重药疹。
2.5.2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过敏性休克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邝兵等人[20]报道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皮东华等[21]报告了1例55岁女性患者因感冒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1片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全身冷汗、面色苍白、血压67.7/45.1mmhg、脉搏轻微而住院。确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入院治疗观察。周兴福等[22]报道1名46岁女性患者因头痛、乏力等症状,遵医嘱口服泰诺片(2片/次,tid)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并给予住院观察用药。
2.5.3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出血入院时,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很少引起消化道出血,但穆赵颖等人[23]报道,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对胃黏膜损伤大,易引起出血;李东[24]报道称,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大量鼻出血。
2.5.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害住院治愈。赵等[25]报道7例患者(3男4女)均因感冒发热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两种或三种感冒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痛、全身乏力、尿红、肝损害。入院后都好转了。
3讨论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强,但抗炎作用弱。因为它被认为更安全,所以被广泛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癌症疼痛和术后镇痛。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均匀。口服后0.5 ~ 2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5% ~ 50%。血浆半衰期为1 ~ 3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受影响,但肝功能不全患者、新生儿、老年人半衰期延长,儿童半衰期缩短。可以通过乳汁分泌。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由速释层和缓释层组成。口服后,速释层中的对乙酰氨基酚迅速溶解吸收,产生解热镇痛作用,而缓释层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缓慢释放,使作用持续8小时。过量服用会导致死亡。
3.1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伤的机制
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抗感冒药,少量可引起不良反应,过量可引起急性肝损伤,血清肝细胞酶可暂时升高,特别是长期饮酒者。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苯胺衍生物,90% ~ 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和半胱氨酸结合。只有5% ~ 10%被细胞色素P450等转化为有毒的亚氨基喹代谢物。这些有毒产物被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进一步灭活或解毒。当过量超过谷胱甘肽的结合能力或在敏感患者体内时,毒性代谢产物会与肝脏结合。敏感体质患者常规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急性肝炎,临床医生应特别注意。
3.2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阶段
症状,如厌食,出汗和嗜睡,出现在服用第一阶段后的几个小时,这些症状起初并不特异。第二阶段可持续48小时,表现为肝肿大、压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尿量减少,原因是呕吐、脱水、液体摄入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第三阶段为摄入后3 ~ 4天,肝脏严重受损,表现为黄疸、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常合并肝功能衰竭,是对乙酰氨基酚最严重的中毒表现。
3.3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处理
3.3.1重症药疹的治疗对于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重症药疹,应及时、早期、足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同时给予对症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此外,还要改善全身状况,加强支持疗法,提高免疫能力[26]。
3.3.2防止对乙酰氨基酚在胃肠道的吸收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内有良好的催吐、洗胃和导泻作用。据统计,在服用毒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的患者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仅为65438±06%,而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7%。但不宜用活性炭处理,因为活性炭会影响解毒剂的吸收[27]。
3.3.3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效果明显,能显著保护肝功能。在严重肝损伤发生之前,即使患者已经摄入了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给他们服用解毒剂乙酰半胱氨酸仍然可以产生显著的疗效[28]。
3.3.4血液净化疗法血液净化疗法抢救各种急性中毒和药物中毒是近年来医学发展的一大成就[29]。血液净化抢救急性重症药物中毒具有治疗周期短、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特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技术[30]。
3.3.5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中药与清开灵注射液相结合的方法,可拮抗药物性肝损害的不良临床表现,保护肝细胞,修复受损的肝细胞和重要器官细胞,恢复其正常功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使升高的肝酶学指标逐渐降至正常,消除尿中胆红素,从而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5]。
4结论
患者在选择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抗感冒药时,医疗机构的医生、药店的药师、执业药师要特别注意可能发生ADR的高危人群,即3岁以下婴幼儿、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或目前有消化道出血者)、有肝肾疾病或潜在肝肾疾病者。
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抗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除了按规定的剂量和间隔服用外,还应了解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ADR、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考虑调整剂量。感冒时禁止空腹大剂量服用此药。了解市面上各种感冒药的具体成分,避免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如果用药过量,应立即就医。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如果饮酒超过三杯,就不能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造成肝损伤。在我国,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明书中也有不能与酒精饮料同时服用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