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为特征,属于中医“嘈杂”、“反酸”、“胃脘痛”范畴,临床上常分为7型。

肝胃不和:症状有烧心、反酸、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每次都因情志因素而发生。上腹部胀满闷,两边相连,好呼吸,嗳气频繁,大便不畅。舌红,苔薄白,脉弦。处方为柴胡疏肝散和苏祥散: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乌贼骨、延胡索和乌梅。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和苏伟颗粒。

肝胃郁热:症状有烧心、反酸、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如灼热、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或细。为治疗清肝清热、和胃及不良反应,将化感汤合左金丸的方药修改为: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半夏、茯苓、浙贝母、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乌贼骨、连翘。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痰气郁结:症状是喉咙不适,如果有什么东西被阻塞,就无法吞咽,甚至喉咙痛。每次都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加重,有烧心、反酸、嘈杂不适、喉痒咳嗽,或痰多气喘,或声音嘶哑、食欲不振、大便不舒服。舌淡,苔白或腻,脉滑。半夏厚朴汤的处方为姜半夏、厚朴、海龙藤、陈皮、茯苓、白芍、香附、枳壳、牛蒡子(先煎)和郁金。中成药包括陈翔顺气丸和木香顺气丸。

中气不足:症状有吞酸、清水呕吐、胃寒疼痛、饱胀、食欲不振、嗳气、神疲乏力、大便稀薄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处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下背)、旋覆花(炒)、桂枝、炙甘草。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和香砂刘军片。

胃阴不足:症状包括嘈杂的烧心,胸骨后或上腹部隐隐作痛,口干咽燥,口渴口渴,心烦,疲劳,身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津液少,苔少或无,脉细或数。滋阴益胃、和中降逆的方剂为益胃汤、芍药甘草汤:沙参、生地、麦冬、玉竹、白芍、元胡、茯苓、陈皮、半夏、煅牛蒡子(先煎)、陈皮、甘草。中成药有银杏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等。

血瘀:胸骨后或上腹部刺痛,偶有烧心、反酸、腹胀,或吐血、黑便、嗳气不适、形体消瘦、吞咽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为理气活血,和胃降逆,减少不良反应,选用丹参汤合失笑散加减:丹参、檀香、砂仁(下背)、蒲黄(炒)、五灵脂(炒)、川楝子、元胡、郁金、当归、茯苓、陈皮、半夏、三七(内服)。中成药有血府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等。

寒热夹杂:症状为胃脘胀满充血、疼痛、烧心反酸、频繁嗳气、呕吐腹泻。有时表现为胃热症状,如口苦、口干、口臭、胃灼热、喜凉、大便干燥,脾虚症状,如冷饮或胃寒后胃部不适、胀痛、胀满,舌苔白黄腻,脉慢或沉。半夏泻心汤的处方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吴茱萸、瓦楞子(先煎)、乌贼骨。中成药有半夏泻心片(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