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精的肾精充足
骨构成了人体的支架,要是没有骨的支撑,人就散了架,软得像团泥。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精的滋养。如果肾精充足,骨骼便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劲有力;反之,肾精不足,就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骨软无力。老年人肾气渐衰,骨骼失去滋养,所以骨质脆弱,易于骨折,而且骨折后也不易愈合,这个时候可适当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肾精分阴阳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在此用A表示)和阴精中之阴精(用B表示)。阴精中之阳精A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B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燥咽干、消渴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多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燥咽干、消渴等症状。从补肾中药中可以看出鹿茸、鹿角胶、杜仲、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骨碎补、狗脊、海龙等补肾中药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补肾中药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之分,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肾阳虚对人的影响要比肾阴虚大,人体内阳主阴从,阴阳互根。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降钙素、维D3等都属于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范畴,雌激素、褪黑激素、胰岛素等大都属于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范畴。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之说,也就是说有些食品服之得当同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时还胜于药品。中国传统食疗源远流长,不仅在古代被重视,在近现代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我国民间很早就知道,骨折病人需用肉骨头汤来进补。
骨头汤营养丰富,但是十分油腻,对刚骨折的病人是不大合适的。因为,骨折初期,局部淤肿未散,疼痛甚剧且昼夜难得安宁,胃口也大受影响。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消肿、止痛,促进局部淤血消散,若进油腻黏稠的肉骨头汤,由于肠胃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导致肠胃功能障碍,成为一种负担,妨碍正常营养供应。正是“欲速则不达”,肉骨头汤对骨折患者反会大帮倒忙,制造新病,实为害多利少,所以在刚受骨折伤的患者的修养调理上尽量先不要用肉骨头汤来进补。
骨折中期,淤肿已退,疼痛渐减,此时若食欲正常,稍进肉骨头汤无甚大碍。但只有在骨折后期饮肉骨头汤,才算“服得其时”。所以,同样一碗肉骨头汤,需按时按法服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为了增进食欲,烧汤也有学问。首先制汤的骨头要在冷水时下锅,在烧制的中途不要加水。如果一开始用热水或开水下锅,骨头表面骤然受到高温,外层肉类的蛋白质便会突然凝固,这样就会导致内层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溶解于汤中,汤的味道自然不如放冷水烧出来的味道鲜美。
再有,熬骨头汤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有渗透作用,最易渗入原料,使其内部的水分析出来,加剧蛋白质的凝固,而影响汤的鲜味。酱油也同样不宜早加,其他如葱、姜、料酒等调料所需之量也要适宜,过多也会影响汤汁本身的鲜味。
根据各人口味不同,有的爱喝乳白浓稠的“奶汤”,有的喜吃澄亮透明的“清汤”。若要使汤清,须用微火烧,加热时间宁可长一点,使汤呈沸腾状态,并随时撇尽面上的浮油。如让汤汁大滚大沸,汤汁就会浑浊不清,呈奶汤之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