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的企业故事
“三长老”不是靠旧卖旧,而是靠旧求新。
说到中医,有一个名词大家一定很熟悉——“中医现代化”。说白了就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发展。我们不能忘记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这当然是因为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产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更深层次的背景是,如果中医的发展不能不断改变,企业就无法“长命百岁”。陈李济405年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活化石”。
“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是“陈李济”三老人的名言。“老字号”很好理解。“老地方”指的是在北京路有上百年历史的地方(八年前才迁到现在的地址),“老产品”指的是延续下来的乌鸡白凤丸、壮药沈剑丸等老产品。说到这里,如果你认为“陈李济”倚老避新,那就大错特错了。
“陈李济”能活到405岁,至今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中药企业,不断求变是关键。最神奇的是,它开创了蜡壳丸的生产工艺,是当时中药界长期“引领药品包装新潮流”的一大盛事。
300年前,蜡壳药丸是昂贵药物的同义词。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防霉、防蛀,满足徒步者甚至海外购物的需求?此外,广州当时已经是对外贸易的口岸,海外的香料也经常发往广州。比如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香树脂,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等心脏病,但挥发性很大。如何保存?.....在一系列这样的社会需求下,300年前就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被创造性地包裹在一个蜡壳里,可以保持药物几十年不变。“陈李济”蜡壳丸的出现,也引发了当时其他中药制造中心的中药包装革命,并被广泛应用于民族医药行业,直到后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选择了“陈李济”蜡壳丸生产技术,并将其制作成电视视频,向全世界广泛推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陈李济产品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这其实就是当时的‘中医现代化’。”广州制药厂厂长李笑道:一个“诚”字,诞生了“陈李济”
兢兢业业济世,真诚正直,坚持取信于民。
相信熟悉《陈李济》的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405年前,广东南海县人李胜佐在广州南门牌坊脚下(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家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袋银币,于是日复一日地等待失主,终于将银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失主陈体权。陈感激李的义举,将回收的银子投入李的中药店。两人立下契约:“资本分开出,利益共享。我们将一心一意帮助世界,并长久地成长。”这家草药商店的名字叫“陈李济”,意思是“帮助世界”。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
因诚信而生的陈李济,自然会把诚信作为未来商业中的“看家资本”。其实诚信是做生意的“生命线”,尤其是中药生意。原因很简单。也是药材。是从道地药材还是旁门左道取的,是优是劣,生产工艺是否“偷工减料”...会直接影响疗效。
"所以,诚信可以直接决定一个老品牌的寿命."李举了一个例子,说虽然“陈李济”在广州市中心的北京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它从来没有在街面上只卖中药而不卖药材。为什么?只是为了取信于民,“如果直接卖药材,大家都会猜测:是不是就不能卖劣质药材,做成药?”400年前我们用“职业经理人”。
两个姓氏合伙经营,搞资本合作,搞“董事会”
对于大多数现代企业来说,陈李济作为一个“400岁不倒翁”,的确是一个传奇。但专家认为,构成传奇的核心秘密是大多数企业直到今天仍在追求的优秀制度。
"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采取了资本合作的方式."李分析说,当陈姓和李姓两个商人共同投资创办药店,签订“资不相同,利益共享”的合同时,就像股份制的雏形,不是单一的家族企业,不会因为某一家的兴衰而波动。
事实上,对“陈李济”的管理在封建社会确实不同。比如两个姓氏共同经营,两家轮流选经理(厂长)。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第一,两个姓氏的酋长无意间组成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 * *同舟共济;第二,管理者执行两个姓氏的既定目标,就像今天的职业经理人一样。不称职者在下一届自动落选,每年换一个管理者,充分化解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的单一经营风险。某种程度上,这不就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吗?品牌推广是自学的,还有VIP
盯住“高端客户”和“贡品陈皮只送不卖”
令人惊讶的是,几百年前,“陈李济”并没有教自己通过品牌来推广艺术。
清朝有科举,每次在北京试都有学生聚集。对于现在的商人来说,这些所谓的“高端客户”一定是争取的对象。广东商人陈李济早在几百年前就想到了拿这些未来的权贵做文章。
在陈李济中医博物馆,记者听到一个故事:为了应付考试,考生不得不买中药提神,吃补药以防止身体生病。考完试,他们也会带一些中药回老家。“陈李济”看到这是推销产品的好机会,就派工作人员到考场附近,或卖药,或半赠半销,或一人一丸,给他们送印有宣传的纸扇。同时也对榜单进行跟踪和揭示。如果有人获奖或成为学者,就会被宣传:某考生服用陈李济养心宁神丸,精神为之一振,笔锋一去不复返...
陈李济的王牌产品陈皮是陈李济长期灵活经营的典型。广东有“陈皮、生姜、稻草草”三宝,第一个是陈皮,所以又叫“广皮”。古代最著名的陈皮出自“陈李济”。新会陈皮是陈皮的最佳原料。每年冬天橘子收获的时候,“陈李济”都会派人来收购。回来后会按照收购期放在木楼上加工。陈皮存放时间越长,越珍贵。原本只作为我厂原料的陈皮,这些年来却成了广东独有的珍宝,成了朝廷的贡品。这么一个产量有限的好东西,可能会被其他厂家“挂起来卖”,但“陈李济”只是送人——送给一些优质客户或重要公关对象,赢回来的“陈李济有好药”的名声还抵不上陈皮的价值?早点送茶送药,写进老铺路的规矩。
谈企业责任,组织义务消防队救人灭火。
“打造一流中医药产业”是目前的流行语。就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行业的创业精神而言,从优秀的“老字号”中汲取营养,未必是良策。最简单的例子,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公司中流行的“企业责任”,“陈李济”早已存在。
广州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大都市,“陈李济”位于北京路(原永汉路)的闹市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它面前经过。在旧社会,那里有许多饥饿的人和难民,行人经常晕倒,不省人事。当“陈李济”商店的员工看到这一幕时,他们会出去抢救和涂抹药物,并代表他们通知家人。夏天很热,烈日当空。广州的大街上有很多挑担拉车的苦力。陈李济还在人行道上设置茶壶,免费供应茶水。值得尊敬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冲动,而是写进旧规则的重要原则,延续了几百年。
在陈李济中医博物馆,记者还看到了一件“古董”——从英国进口的消防水枪。清末民初,广州被城市包围,没有道路,小巷狭窄。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居民以柴火为燃料,因此经常发生点蜡烛的情况。政府没有消防设备。一旦发生火灾,每个家庭都会照顾好自己。普通人遇到火和蜡烛往往束手无策,损失惨重。“陈李济”的经理和股东们决定成立一个义务消防队,并购买了三辆消防车,手压水枪、火钩、水桶、绳子、斧头、竹梯等。,还有一个医药箱,以备不时之需。消防队的旗帜是黑色的,“陈李济”的字样是白色的(消防车和木桶也是白色的)。一旦某个地方发生火灾,队员们会立即停产出动。这一善举受到了公众的好评,一度成为羊城的佳话。有了这样的名声,普通人买药时通常会想到北京路的“陈李济”也就不足为奇了。